[发明专利]一种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2007.5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超;夏琪;丁鼎;张丽娟;王尧;张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41J2/435 | 分类号: | B41J2/435;B41J3/01;B41J3/4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体 内部 二维码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激光内雕技术的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装置,属于激光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品直接物标溯源技术是一种将机器可读二维码信息直接标录在物品上,用于物品溯源管理的自动标识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RFID等技术一起成为了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产业应用的重要支持技术。近年来随着二维码本身和识读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的发展,由激光精细标记技术生成的二维码作为物品本体标识的主要信息载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药及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DPMT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激光二维码本体标识与传统的激光打标有本质区别,后者仅仅是肉眼看到得一个标记或序列号,而激光二维码标识则包含了丰富的物品信息,是一个规范的数据文件。与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印刷标签不同,激光生成的二维码标识可以确保物品标识在产品制造、流通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完好无损,可由读码器或移动终端直接智能读取二维码标识(数据文件)信息,每一个被标识物身份具有唯一性,从而为产品的制造过程管理、溯源、防伪、监管标识提供有效快捷的标识手段。
现有的针对透明体(玻璃、有机玻璃等)的激光标刻二维码一般都是直接标记在物体表面,这样的二维码标记不仅直接破坏了物品表面,影响到物品的外观,而且在物体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磨损、污染甚至人为破坏等因素而造成二维码无法有效识读,从而无法起到溯源和防伪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二维码标刻技术不仅直接破坏了物品表面,影响到物品的外观,而且在物体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磨损、污染甚至人为破坏等因素而造成二维码无法有效识读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激光二维码生成装置,主要包括全固态激光器、光束扫描偏转装置、直线传输带、透明体被加工件,所述光束扫描偏转装置由Z轴动态聚焦模块、X轴扫描镜片、X轴数字伺服电机、Y轴扫描镜片、Y轴数字伺服电机组成;所述动态聚焦模块由Z轴直线电机、凹透镜和凸透镜组成;全固态激光器发出激光束通过光束扫描偏转装置聚焦在透明体被加工件中间,通过光束的快速偏转扫描实现透明体内部二维码标刻。
所述全固态激光器采用绿光波长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
所述光束扫描偏转装置采用前聚焦结构,其通过动态聚焦模块实现,该模块由Z轴直线电机、凹透镜和凸透镜组成。
所述生成的二维码采用了反色的标刻工艺,既二维码图像生成后,黑色部分不标刻,而标刻白色部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的二维码标刻技术的缺陷采用全固态激光器,作为激光加工光源,利用激光光束偏转扫描将激光能量聚焦到透明体内部,通过本装置将二维码直接标记在透明体内部,从而避免破坏物体表面,并确保该物体的使用和流通过程中二维码的完整性。因此采用激光技术的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系统相对目前常见的二维码标记技术有着明显优势,本发明可以提高透明体二维码标识的外观和识别效果,在相关产品溯源和防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透明体内部二维码生成装置结构图;
图2为光束偏转扫描模块结构图;
图3 二维码原图;
图4 二维码反色图;
图5 应用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激光二维码生成装置,其特点是,该装置主要包括全固态激光器1、光束扫描偏转装置3、直线传输带6、透明体被加工件4,所述光束扫描偏转装置3由Z轴动态聚焦模块7、X轴扫描镜片11、X轴数字伺服电机12、Y轴扫描镜片13、Y轴数字伺服电机14组成;所述动态聚焦模块7由Z轴直线电机8、凹透镜9和凸透镜10组成;全固态激光器1发出激光束2通过光束扫描偏转装置3聚焦在透明体被加工件4中间,将二维码原图进过反色处理后标刻在透明体被加工件4内部,生成二维码5,从而完成在透明体内部生成二维码的激光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2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剂组合物
- 下一篇:控制电路以及包含控制电路的交互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