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51795.6 | 申请日: | 2013-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选;尉江;马毅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23/20 | 分类号: | B02C23/20;B02C23/38;B2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李春晅 | 
| 地址: | 044200 山西省运***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钕铁硼 制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钕铁硼制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
背景技术
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是当今磁性能最强,有”磁王”之称的永磁材料,应用广泛,从发现到现在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制粉是钕铁硼生产的关键工序,把氢破出来的合金制成平均粒度为3μm的细粉。目前绝大多数公司采用的制粉方法是用单研磨室气流磨进行一次或多次研磨,即将经过第一遍气流磨的粉,再进行第二遍或第二遍以上研磨,以达到要求的粒度。
现有制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费时费力;如果第一遍研磨需耗时12—16小时,第二遍研磨需耗时5—8小时,中间需装卸罐两次,如果进行第三遍或更多遍研磨将要耗费更多时间。
2、产品收率低;由于研磨时间比较长,增加了细粉颗粒的碰撞次数,产生了过多的超细粉,降低了产品的收率。
3、设备占地面积大;磨一罐粉需两个或多个单研磨室气流磨设备。
4、耗电量大;磨一罐料,若只磨两遍,即粗磨130千瓦电机工作12小时需用电1560度,细磨75千瓦电机工作5小时需用电375度。
5、辅料消耗高;一罐粉需两台或多台气流磨进行研磨,维修辅料比较高。
总之,单研磨室气流磨制粉工艺占地面积大、耗时长,费用高、操作繁琐,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限制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改善粒度分布、提高细粉一致性且提升粉料收率的同时,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能量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包括:
喂料系统,其包括:料罐和与其出料口连接的喂料装置;
中间研磨分离单元,其包括:第一研磨室和第一旋风分离器,其中,第一研磨室具有第一粉料进口、第一氮气进口和第一气粉混合物出口,第一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一气粉混合物进口、第一氮气出口和第一粉料出口;第一粉料进口与喂料装置连接,第一气粉混合物出口与第一气粉混合物进口连接;
末级研磨收细粉单元,其包括:第二研磨室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以及细粉罐;其中,第二研磨室具有第二粉料进口、第二氮气进口和第二气粉混合物出口,第二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二气粉混合物进口、第二氮气出口和细粉出口;第二粉料进口与第一粉料出口连接,第二气粉混合物出口与第二气粉混合物进口连接,所述细粉出口与细粉罐连接;
过滤系统,其包括:过滤器装置和与其出料口连接的超细粉料罐,过滤器装置与中间研磨分离单元第一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氮气出口和末级研磨收细粉单元第二旋风分离器的第二氮气出口分别连通;
氮气供给系统,其包括:氮气罐和控制分配柜,氮气罐内的氮气经控制分配柜控制分配分别进入中间研磨分离单元和末级研磨收细粉单元的各个研磨室。
上述技术方案中,料罐内,经下级喂料装置向中间研磨分离单元供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间研磨分离单元为一个时,第一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粉料通过第一粉料出口进入末级研磨收细粉单元继续研磨、分离,而分离出来的气粉混合物则经过第一氮气出口进入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中间研磨分离单元为多个时,前一个中间研磨分离单元的第一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粉料通过第一粉料出口直接进入后一个中间研磨分离单元的第一研磨室进行再研磨,而分离出来的气粉混合物则经过第一氮气出口进入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氮气供给系统还包括:氮气压缩机和预冷机,二者形成氮气回收系统与控制分配柜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集成多级带有研磨室和旋风分离器的研磨分离单元对粉料进行多级研磨、分离,能够改善粒度分布、提高细粉一致性且提升粉料收率的同时,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能量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级钕铁硼制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