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离子/非离子型PAM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1222.3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彭城;潘娣;焦剑;陶阿晖;陈建波;汪艳;李大强;张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9 | 分类号: | G01N30/89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离子 离子 pam 丙烯酰胺 残留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酰胺均聚物和共聚物领域,特别是一种阴离子/非离子型PAM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技术背景
PAM是丙烯酰胺均聚物和各种共聚物的统称,是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并兼具絮凝性、增稠性、耐剪切性、降阻性、分散性等性能,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要化工产品,已广泛应用在采油、化工 、造纸、纺织、制糖、医药、环保、建材、农业生产等部门和领域并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PAM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导致合成的产品中单体丙烯酰胺的含量难以控制,而丙烯酰胺又是公认的致癌物质和神经致毒剂,世界卫生组织的《环境卫生标准49-丙烯酰胺》对此作出了严格要求。为了防止丙烯酰胺进入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对P A M中残留丙烯酰胺严格检测。目前较为准确的对丙烯酰胺检测方法,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检测,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执行的GB/T 22312-2008《塑料聚丙烯酰胺残留丙烯酰胺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时间较长,其原理是利用萃取剂对样品长时间的浸取,当产品中单体的含量和萃取剂中的含量,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时,丙烯酰胺得以充分释放到萃取剂中,达到最大值。如果没有外界条件干预的话,这一浸取时间通常在24小时以上,然后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一方法样品的前处理复杂,时间长,误差比较大,色谱的分离效果不理想,对于生产PAM的企业,使用该方法检测产品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难以适应企业对产品检测快速、准确分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阴离子/非离子型PAM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分析方法,降低实验复杂程度,分析结果易重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阴离子/非离子型PAM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萃取液的制备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特征在于,(1)萃取液的制备,取聚丙烯酰胺样品按质量体积比1Kg:10L溶于体积浓度75~82%的甲醇溶剂中,利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1小时,静置后倾出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加水稀释至10倍体积,用0.22um水相滤头过滤得萃取液;(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惠杰 SinoChrom ODS-BP C-18反相柱,流动相:A为10mmol/L KH2PO4溶液,B为甲醇,A、B体积比为85:1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ul。
进一步地,所述KH2PO4溶液的PH值为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样品的前处理上不同于GB/T 22312-2008中液相色谱发法分析残留单体的前处理,国标中的方法,仅仅是把样品长时间的浸取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中,由于聚丙烯酰胺的溶解特性,残留在样品中的丙烯酰胺很难萃取到溶剂中,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浸取,当丙烯酰胺在样品和萃取剂中的浓度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时萃取剂中的丙烯酰胺浓度达到最大值,一般要浸取24小时才能测试,该方法时间长,效率低,难以适应生产企业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以及对产品快速检测的要求。本发明针对样品的溶解特性,在样品的前处理中引入超声波清洗器,大大缩短了前处理的分析时间,前处理时间由目前的24小时缩短到1小时,有利于对样品的快速检测,降低实验复杂程度,使操作简单,分析结果易重现。超声萃取样品效率高于普通浸取样品的方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能有效打破边界层,加快扩散速度,大幅减少萃取所用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2.经反复实验发现:萃取剂采用体积浓度75~82%的甲醇溶剂,PAM不会发生溶胀的现象,对单体提取的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1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