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及鱼缸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49365.0 | 申请日: | 2013-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胜;黄瑾;王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鱼缸 节能 排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及鱼缸。
背景技术
鱼缸内脏水的排空是鱼缸日常维护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排空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利用吸管人为的将脏水排出,费时费力;另外一种是利用循环泵进行内部循环,将脏水过滤掉,虽然很方便,但消耗了一定的电能。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既满足排脏水要求,又省时省力节能的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及鱼缸。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既满足排脏水要求,又省时省力节能的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及鱼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包括两平行布置的排泥母管、若干并排布置在鱼缸的缸体底部上的穿孔管、两用于将鱼缸内脏水导出的排泥管和两用于控制所述排泥管中流体流动的阀门,所述穿孔管的管壁底部开设有若干面向所述缸体底部的吸泥孔,若干所述穿孔管的两端口导通设置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上,两所述排泥管分别导通设置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上,两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排泥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泥孔沿所述穿孔管径向朝下设置,所述吸泥孔所处的径向与水平面呈45°-90°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穿孔管长度方向每隔80-120mm设置两个所述吸泥孔,两个所述吸泥孔分别沿所述穿孔管径向朝下设置,每一所述吸泥孔所处的径向与水平面呈45°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所述穿孔管的间距相等,所述穿孔管均垂直导通插设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泥孔的直径为2-5mm。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鱼缸,包括一缸体,其中,还包括两平行布置的排泥母管、若干并排布置在鱼缸的缸体底部上的穿孔管、两用于将鱼缸内脏水导出的排泥管和两用于控制所述排泥管中流体流动的阀门,所述穿孔管的管壁底部开设有若干面向所述缸体底部的吸泥孔,若干所述穿孔管的两端口导通设置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上,两所述排泥管分别导通设置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上,两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排泥管上。
所述排泥母管和穿孔管布置在所述缸体的底部上,所述排泥管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排泥母管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外侧,且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泥管延伸出所述缸体外侧的一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泥孔沿所述穿孔管径向朝下设置,所述吸泥孔所处的径向与水平面呈45°-90°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穿孔管长度方向每隔80-120mm设置两个所述吸泥孔,两个所述吸泥孔分别沿所述穿孔管径向朝下设置,每一所述吸泥孔所处的径向与水平面呈45°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所述穿孔管的间距相等,所述穿孔管均垂直导通插设在两所述排泥母管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泥孔的直径为2-5mm。
在鱼缸需要进行清理时,打开阀门,吸泥孔随即对鱼缸内的脏水进行吸附,脏水由吸泥孔进入穿孔管内,然后由穿孔管两端导入排泥母管,最后由排泥管汇集排出鱼缸。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及鱼缸既满足排脏水要求,又省时省力节能,只需打开阀门即可实现对鱼缸内的脏水进行排空,整个过程无需消耗电能,操作十分便捷,且能同时全面的覆盖鱼缸内底面进行污泥等的吸附,排空效果较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鱼缸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示图。
图3为图1的B-B截面剖示图。
图4为穿孔管的断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鱼缸的节能排空装置10,包括两平行布置的排泥母管11、若干并排布置在鱼缸的缸体20底部上的穿孔管12、两用于将鱼缸内脏水导出的排泥管13和两用于控制排泥管13中流体流动的阀门14,穿孔管12的管壁底部开设有若干面向缸体20底部的吸泥孔15,若干穿孔管12的两端口导通设置在两排泥母管11上,两排泥管13分别导通设置在两排泥母管11上,两阀门14分别设置在两排泥管13上。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沿穿孔管12长度方向每隔100mm设置两个吸泥孔15,如图4所示,两个吸泥孔15分别沿穿孔管12径向朝下设置,每一吸泥孔15所处的径向与水平面呈45°夹角,吸泥孔15的直径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9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粘结烘干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虚拟组织分享用户上网行为的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