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FE塑料转动套筒机械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8970.6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段昌文;胡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5/00 | 分类号: | B23P25/00;B23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226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fe 塑料 转动 套筒 机械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TFE塑料零件机械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PTFE塑料转动套筒机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式曝气鼓风机是一种高端叶轮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是污水处理关键机械设备。离心式曝气鼓风机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
如图1所示,此设备构成中,有一关键部件为扩压器系统部件,起到离心式曝气鼓风机的二次气体扩压的作用,而扩压过程中扩压器叶片是根据气流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气流大小,其中支承扩压器叶片转动的关键是转动套筒。所以对转动套筒的设计、加工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产品的最终使用质量和效果。
转动导筒最早设计为铜材转动套筒,加工容易,但使用中因为介质是气体,且气体中含有大量水分及杂质,造成铜材的转动套筒在运行过程中被氧化,产生粘膜等原因导致扩压机构卡死,扩压调整失控。经过分析试验,现改为PTFE(聚四氟乙烯)塑料转动套筒后,有效避免了铜材转动套筒氧化而卡死现象。但因为材料的改变,使加工工艺难度急剧增大,所以,攻克材料为PTFE的转动套筒的加工工艺尤为主要。
如图3所示,现有的加工工艺为:普通机床夹持在PTFE塑料6靠近要加工的部位,粗车转动套筒1的外圆2及内孔3,然后精车转动套筒1的外圆2、内孔及端面4,最后按转动套筒1的总长直接割断。
该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是精车外圆和内孔后马上割断,容易导致已具有很好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的转动套筒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变差,严重时直接导致零件报废,基本上无合格品。并且普通车床加工精度较差,车削高精度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精度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加工PTFE塑料转动套筒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差、甚至导致零件报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TFE塑料转动套筒机械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在PTFE塑料上要割断的位置先预车削槽,使零件的内应力充分释放,从而减小了转动套筒的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TFE塑料转动套筒机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机床夹持坯件,粗车转动套筒的外圆和内孔;
步骤2.半精车转动套筒各档外圆、内孔和端面,留少量精加工余量最后加工;
步骤3.根据转动套筒的长度,在坯件要割切的位置用割槽刀预车削槽,保证槽的槽底至内孔的孔壁有合适的厚度;
步骤4.精车转动套筒的所有外圆、内孔和端面至零件要求尺寸;
步骤5.在槽的位置根据转动套筒的长度切割,加工完成。
优选地,在步骤3中,槽的槽底至内孔壁单边厚度d为0.5~1mm。
优选地,步骤2中,单边的精加工余量为0.1~0.2mm。
优先地,粗加工采用普通车床,精加工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在转动套筒要切割的位置先预车削槽,保证槽底至内孔壁单边有0.5~1mm实体后,使零件的内应力充分释放,减小了零件的变形;
2.精加工中,先采用半精车转动套筒各档外圆、孔及端面,留少量精加工余量最后精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精加工一次完成而造成应力集中,进而造成转动套筒变形的问题;
3.精加工中采用数控车床,加工精度远高于普通车床,因此容易保证转动套筒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
4.最后在减少零件应力集中的条件下精车所有外圆、内孔及端面,然后在已车削槽的外置按零件长度割断,完全保证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加工示意图;
图3为改进后加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转动套筒 2.外圆 3.内孔
4.端面 5.槽 6.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转动套筒1包括外圆2、内孔3和端面4。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PTFE塑料转动套筒机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机床夹持坯件6,粗车转动套筒1的外圆2和内孔3;
步骤2.半精车转动套筒1各档外圆2、内孔3和端面4,留少量精加工余量最后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8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切削力斜楔式自动辅助支撑装置
- 下一篇:立式磨机磨辊辊套的更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