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锌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6175.3 | 申请日: | 2013-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7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之 |
主分类号: | A61K33/30 | 分类号: | A61K33/30;A61P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1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锌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锌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大量的研究证实,锌参与人体200多种酶的合成,这些酶又直接参与体内蛋白质、脂肪、糖及核酸的合成,从而在人体内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尤其对正处于发育时期的胎儿、婴幼儿、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作用非常明显,锌能助长脑细胞功能的分化,参与和记忆相关的多肽合成,从而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提高具智商;锌能激活胸腺素,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和T细胞功能,提高婴幼儿、儿童的免疫功能,不失时机地补锌,将会提高终生的生存质量。锌对成年人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在不断地研制各种补锌剂。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这种产品中多数采用了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易在人工合成锌型矿泉粉中生成难以溶解的碳酸盐类沉淀物,增加水的硬度,用这种水洗浴易堵塞毛孔,影响锌元素的溶解和吸收;另外,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二氧化碳气体会污染环境,有害于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锌剂,溶解在水中用于沐浴,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在人体内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补锌剂,包括氧化锌、柠檬酸,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份所组成: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 10~40%:30~70%:10~50%。
所述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20%:50%:30%。
所述韵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25%:40%:35%。
所述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30%:40%:40%。
所述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10%:60%:30%。
一种所述的透皮补锌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下列重量百分比: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10~40%:30~70%:10~50%称量出各原料组份,
2)将上述原料组份混合并进行研磨至混合均匀,
3)将研磨后的物料加热至120~150℃,然后保温l~2小时使物料干燥,
4)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
5)将粉碎后的物料用5号筛进行筛分,筛下物即为成品透皮补锌剂,
6)将所得的成品透皮补锌剂进行分装。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20℃,保温时间为2小时。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50℃,保温时间为l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法简便,使物料达到熔融状态,形成一种复合物,从而使难溶于水的氧化锌成为柠檬酸锌,使得锌元素可以以锌离子的形态溶解于水,从而可以通过汗腺通道、角质层扩散、表皮深层转运这三条途径进入体内,从而达到补锌及美容的目的。避免了口服补锌按规定次数给药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补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1
按照所述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取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20%:50%:30%。
1)将上述原料组份混合并进行研磨至混合均匀,
2)将研磨后的物料加热至120~150℃,然后保温l~2小时使物料干燥,
3)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
4)将粉碎后的物料用5号筛进行筛分,筛下物即为成品透皮补锌剂,
5)将所得的成品透皮补锌剂进行分装。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20℃,保温时间为2小时。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50℃,保温时间为l小时。
实施案例2
按照所述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取氧化锌:柠檬酸:氢氧化钠=25%:40%:35%。
1)将上述原料组份混合并进行研磨至混合均匀,
2)将研磨后的物料加热至120~150℃,然后保温l~2小时使物料干燥,
3)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
4)将粉碎后的物料用5号筛进行筛分,筛下物即为成品透皮补锌剂,
5)将所得的成品透皮补锌剂进行分装。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20℃,保温时间为2小时。
所述的研磨后物料的加热温度为150℃,保温时间为l小时。
实施案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之,未经张庆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