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使用的共聚物橡胶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45941.4 | 申请日: | 2013-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汇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K13/02;C08K3/04;C08K5/09;C08K3/22;C08K3/26;C08K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使用 共聚物 橡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使用的共聚物橡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橡胶制品涉及密封、传动、装饰、减振、行走等重要部件,是为了汽车行业配套的重要部件,其产品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节能和环保三个方面。随着橡胶涉及领域的广泛,消费量巨大,单纯的天然橡胶是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和生活需求的,另外天然橡胶无法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要求,所以现代合成橡胶应运而生,随之出现了很多技术,合成橡胶生产原料中的重金属,硫化剂,粘合剂,加工油等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乙丙橡胶在电器行业,汽车零件,内胎,防水材料,聚烯烃的改进和添加剂等方面都成为合成材料不可或缺少的一种特殊橡胶。乙丙橡胶是世界上需求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和顺丁苯橡胶的第三大合成橡胶产品,目前全世界有10个国家生产乙丙橡胶。目前,国内汽车用橡胶制品品种多、规格杂,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往往生产的橡胶制品不能达到密度小、环保,耐候、耐老化、耐臭氧、耐水、耐低温,良好的电绝缘性能、高填充性及与其它材料聚合有较好的物化性等优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组合物,从而满足了日益发展的汽车行业橡胶制品的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的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如下质量的组分组成:
乙丙胶 11kg~12.5kg;
活性剂 0.1kg~0.15kg;
硫化剂 0.5kg~1.2kg;
补强剂 12kg~15kg;
促进剂 0.39kg~2.3kg;
防老剂 0.4kg~0.6kg;
填充油 10kg~13kg;
填充剂 4kg~8kg;
余量 0.22kg~0.3kg。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理的基础胶以及调整基础胶和配合剂的合理配比,增强基础胶和配合剂的协同效果,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制备出各方面性能良好的共聚物橡胶组合物。
其中,所述活性剂援用硬脂酸,均可市售得到。
所述硫化剂优选为氧化锌。所述硫化剂的质量可选0.5kg~1.2kg。比如泾县出产的氧化锌原料(含锌量99.7%)。
本发明所述补强剂选自炭黑N550,所述补强剂的质量可选自12kg~15kg。炭黑不仅能提高橡胶制品的强度,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炭黑与橡胶之间的结合反应,是炭黑对橡胶补强的基本原因。
为了降低硫化温度,缩短硫化时间,改善硫化物的屋里机械性能,橡胶进行硫化时,必须加入硫化促进剂。本发明所述促进剂选自促进剂CZ、促进剂BZ、促进剂TRA、促进剂TT、促进剂DTDM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硫化促进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混合使用可以获得明显的协同效果。促进剂CZ可选择0.15kg~0.25kg;促进剂BZ可选择0.15kg~0.25kg;促进剂TRA可选择0.03kg~0.1kg;促进剂TT可选择0.03kg~0.08kg;促进剂DTDM可选择0.03kg~0.09kg。
本发明乙丙胶选用二元乙丙胶和三元乙丙胶的混合物。
橡胶在长期应用中受热、氧、光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发生老化降解。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受热、机械加工的剪切作用,会发生分解和分裂现象。因此,加入防老剂,所述防老剂选自PEG—4000或AFLUC—42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共聚物橡胶组合物的质量范围如下:
二元乙丙胶 6kg~7kg;
三元乙丙胶 5kg~5.5kg;
硬脂酸 0.1kg~0.15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汇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汇丰汽车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9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