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5261.2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亮;董巍;皮大伟;周云波;王显会;郑婷;于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66 | 分类号: | B60T13/66;B60T1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调式 电子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为克服中重型汽车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存在的操作安全性不够、适应性差等缺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025781.5,公开日2013年5月8日)公开了一种气压式智能电子驻车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由气路依次连接的储气筒、压力开关、驻车制动气室,以及与压力开关电连接的制动控制器,在所述压力开关与驻车制动气室之间的气路上还依次设有气压式集成电子驻车制动阀和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式集成电子驻车制动阀和气压传感器还分别与制动控制器通过导线相连接。该气压式智能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 其气压式集成电子驻车制动阀只有两种工作位置,分别对应着实施驻车和解除驻车两种状态,控制难度高,坡道起步平顺性不够好;
2.因其只有实施驻车、解除驻车两种状态,与传统的手动操纵式气压驻车制动系统相比较,驻车制动系统的用气量并无减少,在频繁启停的特殊工况下,如拥挤的路况,易导致气压不足,影响制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平顺性好,可靠性高,能同时满足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由气路依次连接的储气罐、气压传感器和驻车制动气室,以及与气压传感器电连接的驻车制动控制器,在所述储气罐与气压传感器之间的气路上还串联有第一电磁阀,在所述驻车制动气室之后以气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驻车制动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平顺性好: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有两个电磁阀,两个电磁阀的配合使用分别对应着实施驻车和解除驻车以及保持驻车或非驻车这三种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工作时的控制难度,并提高了驻车制动解除时的平顺性,尤其有利于改善坡道起步控制效果,增强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2、可靠性高: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运行时会有第三种工作状态,即保持驻车或非驻车工作状态,此状态中无论是进气后还是排气后,都会保留部分高压气体在储气筒内,从而减少车辆驻车制动系统的用气量,即使在频繁使用的特殊工况下,也不会导致气压不足,这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解除驻车制动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施加驻车制动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保持驻车或非驻车状态工作原理图。
图中:1 储气罐,2 手动模式开关,3 自动模式开关,4 驻车制动控制器,5 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 气压传感器,8 驻车制动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气压可调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由气路依次连接的储气罐1、气压传感器7和驻车制动气室8,以及与气压传感器7电连接的驻车制动控制器4,在所述储气罐1与气压传感器7之间的气路上还串联有第一电磁阀5,在所述驻车制动气室8之后以气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6,所述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与驻车制动控制器4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为两位两通常闭电磁阀,或者其中之一为两位两通常闭电磁阀。
作为现有技术,驻车制动控制器4还与手动模式开关2、自动模式开关3及电源及信号电连接。
本系统可由手动模式开关2、自动模式开关3控制分为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工作状态。下面分别详细描述其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驻车制动及解除制动工作过程。
一、自动模式
驾驶员打开自动模式开关3,自动模式指示灯被点亮。驻车制动控制器4接收自动模式开关3的信号,并自行检测汽车点火钥匙开关状态、制动状态、变速器档位信号和离合器信号,同时检测车身倾角传感器(集成于驻车制动控制器中)与气压传感器7的信号,并对各种信号及系统状态进行综合逻辑判断,形成动作指令,自动进行车辆的驻车制动施加和解除的操作。此部分逻辑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在此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窗加强环总成螺钉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方桩钢筋骨架滚焊机钢筋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