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绳退楔器及主绳退楔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5202.5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0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山;朱少军;王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B66D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绳退楔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提升绞车系统中的退楔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绳退楔器及主绳退楔器系统。
背景技术
矿山绞车提升系统,尤其是立井绞车提升,其主绳多为楔形连接装置。由于矿井环境恶劣,加之淋水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主绳和联接装置将会锈在一起,特别是在锈蚀近几个月后,锈蚀情况更为严重,每次窜绳、截绳或换绳时,都将在此环节耗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更不利安全作业。特别是对摩擦轮式提升机,其主绳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自然伸长量将会影响到正常的安全生产,几乎每套主绳在使用过程中都要进行5次左右的窜绳施工,加之要定期对主绳进行商检,所以将在用主绳从楔形连装置内退出截取是经常需做的工作。
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锤击退出桃形环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是用大锤通过透杆慢慢的将楔形装置中的桃形环砸出,如图1所示,包括锤击处101、透杆102,透杆102与锤击处101相连接,并通过主悬挂燕尾槽103伸入楔形连接装置中。每次窜绳都是靠人工用大锤一点一点向下砸锤击处101,通过透杆102将桃形环104退出,此方法由于作业时间长,极不利安全施工,在以往的工作中,每次去除一个楔形装置内的桃形环都要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图2为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下压方式退出桃形环的示意图,楔形连接装置厂家也提供了用螺栓拧压的方法去除桃形环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螺栓201、去楔器燕尾槽固定块202,但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主悬挂楔形连接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锈蚀现象,用螺栓拧压的方法因为上述锈蚀原因拧力过小而退不出桃形环。上述两种方法均需要人员在装置前进行作业,且作业时间长,如果出现透杆崩断或损坏,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极 不利于安全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绳退楔器及主绳退楔器系统,保证了施工安全、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绳退楔器,包括:
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所述外框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
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一燕尾槽固定块,所述燕尾槽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
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一油缸,所述油缸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一透杆,所述透杆在所述油缸的驱动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如上所述的主绳退楔器,其中,所述透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透杆行程的垫板。
如上所述的主绳退楔器,其中,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一透孔,所述透孔与所述油缸的注油孔连通以向所述油缸注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主绳退楔器系统,包括楔形连接装置以及上述的主绳退楔器,所述楔形连接装置中设置有主绳;
所述楔形连接装置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燕尾槽固定块配合以将所述主绳退楔器固定在所述楔形连接装置上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
本发明提供的主绳退楔器及主绳退楔器系统,可以提高绞车主绳在窜绳、截绳及换绳施工中的的安全可靠性,有效避免因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给人员带来的疲劳感而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锤击退出桃形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使用螺栓下压方式退出桃形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绳退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绳退楔器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主绳退楔器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锤击处;
102、308:透杆;
103、408:燕尾槽;
104、407:桃形环;
201:螺栓;
202、309:燕尾槽固定块;
A:容置空间;
301:顶板;
302:注油孔;
303、306:侧板;
304:油缸;
305:垫板;
307:底板;
307a:第一通孔;
309a:第二通孔;
406:楔形连接装置;
408a: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5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板保温一体化钢结构混凝土墙体
- 下一篇:一种吸音体安装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