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方法与双壁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4456.5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寨祥堡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1/02;C02F1/04;C02F3/28;C05F15/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7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死 畜禽 水产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方法与双壁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发展,大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病死畜禽水产引发的环境污染及健康隐患系列问题也日益突显,因此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成为各级政府与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难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之外,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不高,做法不规范,处理方法繁琐且成本高昂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规定无害化处理包括掩埋、化制、高温等方式。目前许多地区主要采取较低成本的掩埋法,由于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很难找到可以集中掩埋处理的场所。而且,对于处于水网地带的区域,水系比较发达,地下水位比较低,水浸泡后的病死动物容易造成尸液溢出、甚至可能污染地下水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的双壁锅炉。
对于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病死的畜禽水产尸体进行清洗与解剖、分解,然后将这些分解后的尸体放进双壁锅炉进行加温熬油,在温度达到300-500摄氏度时熬出油脂;
(2)同时在高温熬油的过程中,把清洗病死的畜禽水产用的废水注入到双壁锅炉的双层炉壁中间,在熬煮油脂的同时对所述废水进行高温灭菌,经高温灭菌处理过的废水用于沼气池的池体内部加温,促进沼气池更好的处理粪便污水;
(3)高温烧过的煤渣和熬完油的残渣,经过滤后与粪渣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
(4)高温熬出的油脂已经将所有的病原体和虫卵都杀灭了,然后过滤、装桶,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对于用于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的双壁锅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体和炉腔;炉体与炉腔之间设有双层炉壁;炉腔设有出油管;双层炉壁设有进液阀和出液管。
作为优选,双层炉壁的进液阀处设有压力表。
作为另一个优选,炉腔设有出油管为大口径出油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既能很好的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水产,又将此类有害物质转变为有用的能源,大大的降低了病死畜禽水产带来的疾病风险,并将它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层炉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腔,2-双螺控密封压力盖,3-炉壁,4-炉壁出液管,5-炉壁进液阀,6-炉腔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的双壁锅炉,由炉体和炉盖组成,在炉体内部设有炉腔1,在炉体外壁与炉腔1之间设有双层炉壁3。
炉盖为双螺控密封压力盖2,可将炉腔1密封,以便在加热时炉腔可以达到较高的压力。
双层炉壁设有炉壁进液阀5和炉壁出液管4,用于清洗病死的畜禽水产用的废水的一进一出循环加热。
为便于控制炉壁进液的压力变化,炉壁进液阀处设有压力表。
炉腔1设有大口径的炉腔出油管6,以便顺畅地放出炉腔内熬好的油脂。
使用方法:
打开炉盖,在炉腔放入经过分解的病死的畜禽水产尸体用于熬煮油脂,另外在双层炉壁中通入清洗病死的畜禽水产用的废水,在熬煮油脂的同时对废水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将废水通往沼气池,用于池体内部加温,促进沼气池更好的处理粪便污水。熬好的油脂通过大口径炉腔出油管放出,并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炉腔内熬完油的残渣取出后过滤,与粪渣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寨祥堡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寨祥堡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4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