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爆破孔内分段毫秒微差爆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3972.6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9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康强;赵明生;池恩安;胡浩川;沈晓松;魏兴;谢春明;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爆破 分段 毫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破孔内分段毫秒微差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爆破振动是爆破设计与施工中为保证爆破安全最主要的考虑对象。由于凿岩爆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因此对于爆破振动只能是采取措施减小而不可能完全消除。振动控制手段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控制手段只能从源头上减小爆破振动的技术手段,被动手段是在地震波产生后使受保护对象承受的地震波减弱的技术手段。在长期的爆破实践中,应运而生了微差爆破、开挖减震沟等多种减小爆破振动的技术手段,其中,微差爆破由于在减小爆破振动与提高爆破效果上的显著效果,而成为普遍运用的爆破技术措施。就微差爆破本身来说,是一种爆破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是采用孔内或孔外微差爆破方法,在不同孔排间形成毫秒级的起爆时间差,从而错开不同爆破孔起爆时的爆破地震波,防止振动叠加效应。因此采用逐孔微差爆破当微差间隔时间达到一定数值使爆破地震波完全错开后,微差爆破的减震效果就达到了极限,这时候要进一步减小爆破振动,就需要增大钻孔数量减小单孔药量,这势必会减慢工程进度同时增大爆破成本,这时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爆破振动就需要引入其它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台阶爆破中,实施爆破孔内微差间隔爆破方法,通过采用间隔装药并将各装药段微差间隔起爆,在爆破孔内部实施微差爆破,从而将一次起爆的单孔炸药变为分段间隔起爆,与孔间微差爆破结合后,可以取得更佳的减震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爆破孔内分段毫秒微差爆破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在爆破孔内采用间隔装药方法,将炸药分为多分段装填;
(2)所有分段装填的炸药长度相等;
(3)装填炸药时,相邻两分段炸药之间的距离大于殉爆距;
(4)根据中深孔参数的经验公式确定连续耦合装药参数,进一步确定爆破孔分段装药的具体参数;
(5)相邻两分段炸药之间采用粘土、岩粉等材料密实充填,相邻两分段炸药之间的距离相等;
(6)每一分段炸药均需采用雷管(4)起爆,起爆方式均为反向起爆,即将雷管(4)装入起爆药包后置于装药分段的底部,雷管(4)的聚能穴朝向孔口;
(7)装药分段间的微差间隔时间为15—40毫秒;
(8)装药分段的起爆顺序应为由上至下。
本发明涉及的孔内分段毫秒微差爆破方法就是一种对于爆破振动的主动控制手段,该方法是结合了间隔装药与微差爆破两种技术手段,同时具有两种方法在减小爆破振动及提高爆破效果上的优势,在孔间微差爆破减震效果达到极限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的减小爆破振动,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在爆破孔内部实现微差爆破,可以在孔间微差爆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减小爆破振动,而且也能有效的提高爆破破碎效果,同时减少施工的炸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孔内分段毫秒微差爆破方法示意图。
附图中:1上装药分段 2中装药分段 3下装药分段 4雷管 5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爆破孔孔径90mm、孔深10m,采用一般的连续耦合装药设计确定的爆破参数为堵塞长度3m;通过现场试验可以确定当分段距离在0.8m时不会产生殉爆现象,则可以将分段间距确定为1.0m。
采用三分段装药,分别为上装药分段1、中装药分段2、下装药分段3,各装药分段采用相同长度,则上装药分段1、中装药分段2、下装药分段3均为1.8m长,采用常规装药手段依次装填上装药分段1、中装药分段2、下装药分段3,各分段间采用现场的粘土、细砂等作为填充物5密实充填现场堵塞;这样,爆破孔孔口堵塞长度减小为2.6m,即装药分段1上断面至爆破孔口的填充物5的长度2.6m,上装药分段1与中装药分段2之间的的填充物5的长度1m,中装药分段2与下装药分段之间的的填充物5的长度1m,每个装药分段中起爆雷管4均置于底部,且聚能穴均朝上,雷管4均使用的是数码雷管,为了避免孔内不同段爆破地震波的叠加效应,从上至下微差时间分别设定为60ms、80ms、100ms,这样三段炸药爆炸微差间隔时间均为20 ms,按照以上标准完成装药后即可进行分段毫秒微差爆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按摩单元的加热垫
- 下一篇:一种高可靠性LED支架及其LED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