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藏猪培育优质猪配套系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43502.X 申请日: 2013-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3380759A 公开(公告)日: 2013-11-06
发明(设计)人: 吕学斌;何志平;刘锐;龚建军;应三成;顾以韧;杨跃奎;康润敏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代理人: 杨俊华
地址: 610066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培育 优质 配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藏猪培育优质猪配套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实践证明:我国地方猪种具有抗逆性强、早熟易肥,尤以肉质细嫩鲜美等优良品质著称于世。但也存在缺点,即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如对我国太湖猪生长发育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438克,瘦肉率43.97%,饲料转化率4.1。不适应于我国养猪生产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养猪生产中,所用的品种主要为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和巴克夏猪等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等特性。但皮特兰、长白猪、汉普夏猪等肉质较差,易产生PSE和DFD猪肉。在国外著名的几大猪种中,性能佳、肉质好的猪种为巴克夏猪和杜洛克猪。原产于英国含中国猪血缘的巴克夏猪,肉质优良,我国曾于20-30年代引进该品种用于杂交试验研究,70年至80年代初,又引进巴克夏猪在猪经济杂交中作为杂交父本,生产商品肉猪。但由于当时该品种的生产性能不够高,杂交效果不及长白猪、大白猪等猪种,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而逐渐淘汰。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英国、日本、美国等猪育种公司不断的加强选育工作,在保持巴克夏猪优良肉质的基础上,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大幅度提高,其性能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相近,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生产性能高、肉质优良的黑色猪种。而原产于美国的杜洛克猪,历来被证明是优良的终端父本。据美国种猪性能测定站1998年、1999年测定结果表明:巴克夏猪、杜洛克猪日增重分别为908克、819克,第10肋膘厚1.01厘米、0.81厘米,肉质综合评分63.86分、58.26分,猪肉品质显著优于长白猪(33.03)、大约克(33.11)、汉普夏(37.95)等猪种。

梅山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品系,以高繁殖力和肉质鲜美而著称于世。是遗传资源中经济杂交和培育新品种的优良亲本。梅山猪具有体形小、早熟、繁殖力高、泌乳力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藏猪是典型的高原型猪种,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具有耐高寒,抗逆性强,肉质鲜美,鬃毛粗长等特点,是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养猪重要品种资源。但藏猪存在着体型小、生长缓慢、产仔少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藏猪培育优质猪配套系的方法,该配套系既有地方猪肉质优异、抗病力强的突出特点,又有外种猪生产效率高的显著优点,其繁殖力高,环境适应力强,特色鲜明。

一种利用藏猪培育优质猪配套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藏猪和梅山猪作为育种素材,培育合成系,即为藏梅合成系,作为配套系母本;

(2)用巴克夏猪作配套系第一父本,藏梅合成系作母本,杂交获得配套系父母代母猪;

(3)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父母代母猪杂交,获得配套系优质商品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藏梅合成系的培育方法如下:

A、用具有不同血缘的优秀藏猪公猪及优秀梅山猪母猪杂交,生产F1代;

B、用F1代公母猪交配生产F2代,在F2代中选择体型清秀、产仔数高的个体留种;

C、经世代选育,培育出藏梅合成系。

上述藏梅猪合成系是在横交固定后,至少经四个世代选育而成。在体型外貌上,藏梅猪品系比藏猪、梅山猪的体型有较大提高,成年猪可与内江猪媲美;头型清秀,无褶皱,背腰平直。其繁殖力好,初产母猪产仔数可达11头,经产12头,60日育成率达92%,肉质具有细嫩润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优点;并且所选育出的藏梅合成系遗传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抗病力强,肉质优良。

另外,所述步骤(2)中巴克夏猪的特征为:被毛深棕色,肌内脂肪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所述步骤(3)中杜洛克猪的特征为:被毛较深,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肉质良好。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培育出的配套系是体型外貌一致,全身被毛黑色,少许可见棕、白花;头轻嘴直,耳中等大小;腹背平直,体躯结合良好,腿臀发达。其肉质优良,生产效率高,达90kg体重日龄187.22天,饲料转化率3.14,瘦肉率57.72%,肌内脂肪含量4.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配合力测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5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