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一体注塑成型模具及采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43144.2 | 申请日: | 2013-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赖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兴工装设备(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B29C45/27;B29C45/17;B29C4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苗建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一体 注塑 成型 模具 采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生产汽车内饰件的成型模具及采用该模具的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为达到舒适及式样区别,通常会在表面附加表皮,目前这种工艺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一、INJ+贴合:注塑型板并购入表皮,再进行贴合(表皮有皮纹但为平面)。其过程是先高压注塑塑胶制品,再通过真空成型机或人工贴合等方式将表皮贴附于制品表面。
二、低压注塑:预先在模具内铺设购入的表皮,通过低压注塑方式使塑胶在成型同时与表皮贴合。
上述两种方法具有的不足有:工艺流程过长,操作复杂,不良率高,尺寸稳定性差,产品内应力较大,易产生翘曲等变形,使用粘剂,人工,设备成本较高不足。
而传统的贴合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 无法成型清晰的棱线效果及车缝线效果。
二、 在包覆表皮过程中,因对表皮的拉扯作用产生消纹。
三、 因拉扯作用,表皮周边拐角较大,造成与对手件接触缝隙被放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尺寸稳性强,产品内应力较小,不易产生翘曲等变形的真空一体注塑成型模具及采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一体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母模底板、公模底板、公模、母模和表皮压框,所述公模和表皮压框安装于公模垫板上,公模垫板通过间隔板安装在公模底板上;所述母模安装在母模底板下侧且处于与之相配合的公模和表皮压框上方;所述公模底板与公模垫板之间设置有推板,推板上安装有热流道的基部,所述热流道的顶部端口处于所述公模和母模之间的缝隙处。
所述母模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细微小孔。
所述公模、母模的型面背侧分别设有使模具快速冷却的公模水路和母模水路。
所述公模垫板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定位环。
所述公模垫板上还设有将公模与公模垫板定位的定位销。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上述模具的注塑方法具体加工步聚如下:
a、将无皮纹表皮固定在表皮压框和公模上;
b、将母模下降至合模位置前开始注胶,熔融塑胶料通过热浇道进行注入,注胶的同时对母模进行抽真空合模,使上述无皮纹表皮被吸附形成纹路;
c、对公模和母模进行加压,注塑完成后再对公模和母模进行冷却;
d、母模真空解除;
e、开模;
f、产品顶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工艺缩短,操作简单。
2、降低人为原因造成之不良,每个产品完全相同,可以与对手件进行无缝搭接。
3、尺寸稳性强,产品内应力较小,不易产生翘曲等变形。
4、无需粘剂,更加环保。
5、人工,设备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它包括有母模底板1、公模底板2、公模3、母模4和表皮压框5。公模3和表皮压框5安装于公模垫板6上,公模垫板6通过间隔板7安装在公模底板2上。公模3为产品14内侧之形状,配合斜顶等顶出机构,与母模4搭配构成产品型腔。母模4安装在母模底板1下侧且处于与之相配合的公模3和表皮压框5上方。表皮压框5为固定表皮之装置,避免在注塑过程中表皮异位。母模4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细微小孔,抽真空时通过这些细微小孔吸附表皮略辅助挤压动作成型纹路。公模底板2与公模垫板6之间设置有推板8,公模垫板6下安装有热流道9的基部,热流道9的顶部端口处于所述公模3和母模4之间的缝隙处,通过热流道9进行注塑。
本发明中公模3、母模4的型面背侧分别设有使模具快速冷却的公模水路10和母模水路11,从而缩短产品成型周期。在公模垫板6的中心位置处还可以安装上定位环12,其作用主要是使模具和成型机在安装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并且可以在公模垫板6上安装能将公模3与公模垫板6定位的定位销13。
本发明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步聚如下:
a、将非目标皮纹表皮固定在表皮压框5上,表皮烘温在模具外面之烘温箱进行。操作人员将表皮放入真空成型机中的表皮夹框5中,完成后表皮夹框将表皮夹紧,表皮压框通过轨道进行滑动,从模具中移动到旁边的烘温区,烘温完成后退入模具中,进行合模,使模具构成封闭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兴工装设备(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全兴工装设备(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1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系统电池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行位面走流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