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全捕集和H2S富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3053.9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炎;赵国忠;李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C01B31/20;C01B17/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sub 全捕集 富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回收领域,具体指一种CO2全捕集和H2S富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产量不断增大,在工业化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源材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使用量剧增,伴随着这些能源材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而CO2的大量增加导致全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对CO2进行捕集成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煤为原料的炼焦、煤制氢气、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行业中除了会产生大量CO2之外,还会产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更大的气体H2S,因此,在保证工业化产量的同时,使含硫气体达标排放是各行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传统的CO2、H2S等气体的捕集工作主要通过低温甲醇洗工艺实现,该工艺多是通过减压闪蒸、氮气气提、蒸汽加热的方式实现气体的捕集,传统的低温甲醇洗装置虽然配置简单、运行稳定但也存在诸多弊端:需要专门设置H2S富集塔或氮气气提塔,在设备运行时需要消耗氮气,运行成本比较高;装置对CO2的回收率低于50%,大部分CO2以尾气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气体捕集效果差;设备运行过程中富集的H2S酸性气体的体积浓度较小,对后续的硫磺回收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行过程中,甲醇会随富集的H2S酸性气体损失掉,增大了甲醇损失及运行成本。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也有厂家对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1874967A的发明专利《采用低温甲醇溶液脱除酸性气体的工艺方法》所披露,通过氮气气提-闪蒸-氮气气提塔-的方法,捕集的CO2摩尔浓度在90%以上,H2S摩尔浓度在25%以上,但由于工艺流程中需要使用氮气,使得工艺运行成本较高;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3157346A的发明专利《低温甲醇洗与CO2捕集耦合方法及系统》所披露,通过将吸收酸性气体后的甲醇进行气体解吸并对解吸处的富含CO2的尾气进行净化,进而对净化后的CO2进行浓缩捕集,捕集到的CO2体积浓度可以达到95%以上,但由于该工艺流程需要将部分气体放空,并且过程中使用了氮气及产生了尾气,不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CO2捕集率和H2S富集率高的CO2全捕集和H2S富集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O2全捕集和H2S富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甲醇洗工艺和酸性气提浓工艺;
其中,所述低温甲醇洗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粗合成气在入口换热器m(15)中与中低压CO2成品气换热冷却,再经粗合成气分离器(1)分离出冷凝水,在冷却器(16)中与净化气、低压CO2成品气换热冷却至-12~-23℃,然后送至吸收塔(2)的塔底,在吸收塔(2)内被来自热再生塔(28)经冷却后的贫甲醇洗涤,粗合成气中的全部H2S和大量CO2在吸收塔(2)内被甲醇溶液溶解吸收后,吸收塔(2)上塔集液槽得到富CO2甲醇,吸收塔(2)塔釜得到富H2S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高抗氧化性B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蜗轮轮丝杆式微调机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