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42738.1 申请日: 2013-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3396493A 公开(公告)日: 2013-11-20
发明(设计)人: 郭志刚;潘林莉;高婷婷;曹艳;周婷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30 分类号: C07K16/30;C40B30/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肿瘤 血管 生成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细胞受体蛋白VEGFR2的表达纯化、制备全人源化噬菌体Fab抗体库、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高亲和力抗体、将纯化的VEGFR2固定在Biacore的CM5芯片上,分别测试不同浓度的AVR2抗体与VEGFR2的结合和解离速度;

以抗体和抗原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为基础的抗体库筛选;

将抗体基因克隆到表达细胞、构建高表达量工程细胞株、抗血管生成的检测及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VEGFR2胞外区即VEGFR2-ECD的基因克隆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收集VEGFR2胞外区序列;

步骤二、设计引物:N端加His-tag;C端加F,酶切位点BamH I、Hind III;

步骤三、以VEGFR2为模板,扩增出胞外区;

步骤四、克隆到PET28a;

步骤五、挑取单克隆测序;

步骤六、将VEGFR2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与抗体的Fc区整合表达;

步骤七、用Protein A-beads对VEGFR2-ECD-Fc进行亲和纯化;

步骤八、纯化后的蛋白进行凝胶过滤,进一步去除杂蛋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全人源化Fab抗体库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淋巴细胞的分离:

取当天采集的抗凝血150份,每份1mL,取3份血样混匀,1∶1用生理盐水稀释;

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6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沿管壁轻轻加入6mL稀释后的血液,400g、1500r/min离心15min;

用移液枪吸取淋巴细胞层,置于另一离心管,液体分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层、分离液以及红细胞层,颜色依次为黄色、白色、无色透明、红色;

加6mL生理盐水洗涤细胞,500g、1800r/min离心20min,弃上清,重复一次,收集沉淀即为淋巴细胞;

步骤二、细胞总RNA的提取:

向淋巴细胞中加入400μLTrizol,用移液枪反复吹打,室温裂解15min,转移至用DEPC水处理的EP管中,每管加入80μL氯仿,Vtrizol∶V氯仿=5∶1,剧烈震荡15s,室温静置5min;

置于高速冷冻离心机,4℃、12000r/min,离心10min;

吸取上层水相置于另一个EP管中,加入200μL预冷的异丙醇,涡旋振荡,沉淀出RNA,室温下培育20min;

4℃、1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用200μL预冷的75%乙醇清洗,4℃、7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干燥3-5min;

30μL DEPC处理的双蒸水重悬干燥后的RNA,-70℃长期保存,也可进入cDNA合成步骤;

紫外吸收法检测RNA纯度和浓度;

步骤三、cDNA的合成:

cDNA的合成的具体步骤如下:

配制RT反应液,反应液配置在冰上进行;

轻柔混匀后进行反转录反应,条件如下:

37℃  15min  反转录反应,

85℃  5sec  反转录酶的失活反应,

4℃  保存;

将反转录后获得的cDNA混匀,置于-20℃保存,也可以进入PCR步骤;

步骤四、可变区基因的扩增:

第一轮PCR扩增

以cDNA作为模板,进行可变区基因的第一轮PCR扩增,其中,对于来源于IgM的HC可变区的扩增,正向引物位于IgM恒定区,反向引物位于重链可变区的5’端;对于轻链的扩增,由于其存在κ和λ两种亚型,因此,需要按亚型分别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正向引物位于轻链恒定区的3’端,反向引物位于轻链可变区的5’端;

(1)反应体系:

(2)PCR条件:94℃5min;94℃30s,60℃30s,72℃1min,28循环;72℃10min,其中,重链产物使用9个独立的反应扩增获得,而轻链则产生6个独立的VκCκ扩增产物,11个VλCλ扩增产物(HuCλF1和HuCλF2引物被混合后加入同一反应);

(3)扩增获得的PCR产物使用1.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纯化,使用Axygen的胶回收试剂盒进行胶回收;

第二轮扩增

100-200ng的第一轮PCR的产物作为该轮反应的模板,在100μL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可变区基因的第二轮扩增;PCR条件同第一轮扩增,但反应设置为25个循环,其中重链的第二轮扩增使用带有Sfi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VH-Back引物作为反向引物,以包含BstEI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JH-FOR引物作为正相引物;轻链VκCκ和VλCλ的第二轮扩增则使用添加ApaLI和Asc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分别作为正向、反向引物;

步骤五、初级文库的构建:

用1.5%的琼脂糖凝胶纯化带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PCR产物;

将不同VH家族的PCR产物等量混合,使用限制性内切酶SfiI和BstEII于50℃酶切;VκCκ和VλCλ的PCR产物,按轻链亚型混合,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ApaLI和AscI于37℃酶切,酶切反应16h;

使用Microcon-50去除酶切体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对酶切产物进行脱盐;

由1L的培养液中,使用质粒大提试剂盒提取噬菌粒载体,使用SfiI和BstEII以及ApaLI和AscI酶切大约400μg的DNA,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纯化载体;

在100-200μL体系中,将相应的载体1-5μg和PCR片段0.1-1.5μg室温下,在T4DNA连接酶(9U)作用下连接16h,并使用Microcon-50对连接产物脱盐;

将连接产物分装成20-40ul/小管,用其电转化100-150ul新鲜制备的TGI感受态细胞,转化完毕后,往电转杯中加入1mL2TY-GLU培养基,将细胞转移至1.5mL的EP管;用培养基将细胞梯度稀释至10-3、10-4、10-5和10-6,分别取100ul涂布LB-AMP-GLU平板、9cm半径从而测定文库的容量;剩余的转化产物涂布于24*24CM的LB-AMP-GLU平板,37℃过夜培养;

将平板上的菌刮下,用2TY-AMP-GLU培养基制成OD600为50-100的菌悬液;添加终浓度为20%的甘油,测定OD600并将其存放于-80℃,作为初级文库;

步骤六、二级文库的构建:

将独立的初级文库的甘油储液解冻,将不少于文库大小10倍的菌量接种于1L的LB-AMP-GLU液体培养基;培养8-16h后,使用大提试剂盒提取质粒;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SfiI和BstEII消化来源于重链和轻链文库的质粒DNA,重链可变区片段VH使用1.5%的琼脂糖凝胶纯化,而来源于轻链文库的载体使用1%琼脂糖凝胶纯化;

优化连接和电转化时载体与片段的比例;

扩大连接反应的体系,将连接产物转入新鲜制备的TGI感受态细胞中,产生最终的文库;抗体库按照轻链的亚型分成κ库和λ库分别保存;

步骤七、噬菌体的制备:

使用稀释不同倍数的M13K07、VCSM13噬菌体感染指数生长期的TG1细菌,37℃,培养30min,接种于2TY平板顶层;

取一个噬菌斑,重悬于3mL的2TY培养基中,添加30μL过夜培养的TGI,37℃,培养2h;

用1L的2TY培养基稀释培养物,培养1h,随后添加终浓度为50μg/mL的卡拉霉素,37℃,培养16h;

5000g、离心10min,去除细胞,通过往上清中添加0.25体积的噬菌体沉淀剂,沉淀噬菌体,在冰上放置30min后,5000g,离心10min收集噬菌体颗粒,用5mL的PBS重悬颗粒,并使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在含有100μL TGI的2TY顶层琼脂平板上,测定辅助噬菌体的pfu,将噬菌体储液的浓度稀释到1×1013pfu/mL,分装后存于-20℃;

在从Fab文库中制备噬菌体前,需要将甘油菌按文库的大小进行混合,确保在最终的文库中每个克隆存在不小于10个菌株,将文库接种于ATY-AMP-GLU培养基中,使菌株生长到指数期;

37℃培养至OD600达到0.5-0.9,收集不少于库容量十倍的菌体培养液,添加辅助噬菌体感染复性为10-20,感染的细胞37℃静置30min,随后摇床摇动30min;5000g、离心10min,收集被感染的细胞,重悬于含有100μg/mL氨苄霉素和25ug/mL卡那霉素的2TY培养基,30℃,培养16h;

从发酵液上清按步骤4培养中沉淀噬菌体颗粒,按50mL/L培养基的比例重悬噬菌体颗粒于PBS中,5000g,离心10min,去除细胞碎片;采用第二个聚乙二醇沉淀,去除未连接到噬菌体颗粒上的抗体片段;按5mL/L培养基的比例用PBS重悬颗粒,离心,使用0.45um滤膜过滤;添加等量的甘油,将噬菌体悬液存于-80℃;

用50%甘油/PBS溶液调整噬菌体储液的浓度,使其达到1013转染单位/mL;将储液以每管1mL的量分装,存于-80℃;每轮筛选使用一管;通过聚乙二醇沉淀的方法去除甘油,将噬菌体重悬于1mL后期筛选所需使用的缓冲液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7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