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电动轮多功能试验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42554.5 | 申请日: | 2013-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熊璐;邵梁;陈辛波;余卓平;陈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轮 多功能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轮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轮边电驱动汽车在节能、环保和性能上具有传统汽车无法比拟的优势,是社会经济利益和能源、环保要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以轮毂电机为重要组成构件的轮边电驱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目前还缺少相应的多功能试验台架对电动轮系统进行大侧向力下的轮胎力与滑移率关系,驱动防滑,液压制动下的滑移率控制,电机耐久性,电机动态特性等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能够对电动轮系统进行大侧向力下的轮胎力与滑移率关系,驱动防滑,液压制动下的滑移率控制,电机耐久性,电机动态特性等进行测试和评价的试验设备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大侧向力下的轮胎力与滑移率关系的测试,驱动防滑试验的硬件在环,液压制动下的滑移率控制试验的硬件在环,电机耐久性测试,电机动态特性测试等试验的车辆电动轮多功能试验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辆电动轮多功能试验台,包括电源模块、试验台台架主体、垂向加载系统、转向系统以及转鼓系统;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垂向加载系统、所述转向系统以及所述转鼓系统连接,为所述垂向加载系统、所述转向系统以及所述转鼓系统提供动力;所述试验台台架主体构造为所述试验台的主体框架,为所述垂向加载系统和所述转向系统提供支承;所述垂向加载系统位于所述试验台台架主体上,为待测电动轮加载垂向力;所述转向系统位于所述试验台台架主体上,为待测电动轮加载转向力;所述转鼓系统独立于所述试验台台架主体,用于模拟路况和车辆的转动惯量。
所述试验台台架主体包括由上而下均为水平设置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四平板与竖直设置的竖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竖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三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竖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竖板连接处焊接的第一肋板,以增强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竖板的焊接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的下方焊接有第一矩形钢,以增强所述第一平板的抗弯性能;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的第一滑块和与所述第二平板连接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为滚珠直线导轨;优选的,所述第二平板靠近所述竖板的一端的中部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竖板配合,以使得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的整体相对于所示第二平板滑动;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的前后均设有一个限位螺钉,以防止所述第一滑块滑出所述第一滑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二平板的轴肩处,另一端通过在所述第二平板上用螺钉安装滚柱固定;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三平板之间焊接的第二矩形钢;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钢的数目为6个;优选的,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二矩形钢的连接处均焊接有第二肋板,以增强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三平板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包括与所述第三平板连接的第二滑块和与所述第四平板连接的第二滑轨。
所述垂向加载系统包括垂向力产生单元、转矩产生单元、传递单元、轮胎辅助单元及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垂向力产生单元与所述传递单元连接,所述传递单元与所述轮胎辅助单元连接;所述垂向力产生单元产生垂向力并通过所述传递单元传递到所述轮胎辅助单元;所述转矩产生单元与所述传递单元连接,产生扭矩并由所述传递单元传递到所述轮胎辅助单元;所述轮胎辅助单元用于支承和固定待测轮胎,并为待测轮胎提供制动力矩;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轮胎辅助单元连接或者所述第三平板接触,以检测待测轮胎的垂向力、侧偏力和纵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