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193.4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8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清;伍健威;尹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源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58;B01D53/52;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恶臭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成分包括如氨气、硫化氢、甲硫醚以及甲硫醇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环境恶臭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然而,物理法、化学法存在吸附容量有限、吸附剂再生困难、运行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弊端,相关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高级氧化法还处于研发阶段,实际工程应用较少。生物法是目前应用于市政环境领域臭气处理的主流技术,其中多采用生物滴滤塔除臭技术。
然而,目前的生物滴滤法常见的下进气、上间歇喷淋气液布置方式,其对喷头数量及布置方式、喷淋水量及雾化效果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出现喷淋不均、水量不足等情况,极易引起部分填料发干、酸化,致使这类区域的气流迅速穿透填料(微生物生长速率降低或无法生长),进而导致生物除臭系统出现除臭效率低、出气浓度高、滤出液pH值低等情况;亦有采用下进气、连续喷淋的气液布置方式,但该类气液布置方式存在耗水量大、风压损失大,通气量小、易产生厌氧区等问题,常于生物挂膜启动阶段使用,实际运行时并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处理环境恶臭气体的除臭系统,其通气量较大、传质效果好、除臭效果优,并且经济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臭系统,包括:臭气收集管道、气液预混合装置、生物滴滤塔、气体排放管道及离心风机;臭气收集管道连接气液预混合装置的进气口,气液预混合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生物滴滤塔顶部进气口,离心风机的抽气口连接生物滴滤塔底部出气口,离心风机的排气口与气体排放管道连接;工作时,在离心风机的抽吸作用下,高浓度的混合臭气经臭气收集管道引入气液预混合装置中、并与气液预混合装置喷射出的液体通过气液紊流雾化方式进行预混合,预混合后的气体再输送至生物滴滤塔内自上而下经由栖息于其内的微生物降解后,通过气体排放管道排出。
其中,气液预混合装置包括密闭的腔体和至少一个雾化列管;
腔体内壁上设置有管道固定结构,雾化列管通过管道固定结构固定于腔体内壁上,其中,雾化列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雾化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角度可调的射流口;工作时,液体在外部压力源施加压力下,自雾化列管的开口处进入雾化列管内、并通过射流口喷射形成与混合臭气进行预混合的雾化液。
其中,腔体内壁还设置有气流穿孔板,雾化列管在管道固定结构和气流穿孔板的共同作用下固定于腔体内壁上;其中,腔体内壁、管道固定结构、气流穿孔板以及雾化列管之间共同形成一装置内腔,并且,腔体内壁、气流穿孔板以及雾化列管之间共同形成一气液混合腔。
其中,管道固定结构和气流穿孔板均为与腔体纵截面一致的圆板,圆板上设置有对应雾化列管数量并用于安装雾化列管的通孔。
其中,雾化列管数量为三个,雾化列管在圆板上呈三角形方式排布;或者,雾化列管数量为四个,雾化列管在圆板上呈菱形方式排布。
其中,雾化列管的管径为10-300mm;射流口呈圆孔状,射流口直径为1-7mm,同一圆周上射流口个数为3-15个,并且,射流口设置不少于3层,射流口中心与雾化列管中心夹角为0-90°。
其中,除臭系统包括喷淋管道和加压水泵;
其中,腔体内壁和管道固定结构之间形成液体收容腔,加压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喷淋管道,加压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液体收容腔以将注入其内的液体自雾化列管开口处传输到雾化列管内部。
其中,生物滴滤塔内填充材料可为陶粒、活性炭、竹炭、聚氨酯、聚乙烯小球、鲍尔环或多面空心球的填料。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除臭系统:设置联接的气液预混合装置和生物滴滤塔,引入的高浓度的混合臭气与气液预混合装置喷射出的液体通过气液紊流雾化方式进行预混合,能够有效地扩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进而强化恶臭气体于气液两相的传质过程,能够大大改善恶臭污染物质的去除状况,并且预混合后湿润的气体在生物滴滤塔内均匀分布,填料表面湿润,为生物生长代谢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效地保证了生物降解恶臭污染物质的效率。另外,其通气量较大、填料使用寿命长,并且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除臭系统实施方式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除臭系统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除臭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气液预混合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气液预混合装置中雾化列管的原理示意图;
图6、图7均是图5所示气液预混合装置中雾化列管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源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源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轴承环的磨床以及调整该磨床的方法
- 下一篇:主动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