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879.1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武内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侧倾特性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用轮胎为了提高转弯性能,要求提高赋予外倾角时的过渡特性(以下,有时称为“侧倾特性”)。
具体而言,摩托车用轮胎在外倾角小的侧倾初期,要求车身易于侧倾。因此期望侧倾初期接地的胎冠区域的刚性小于胎肩区域以及中间区域的刚性。
另外,摩托车用轮胎在外倾角大的侧倾中期到侧倾终期,要求易于抑制外倾角。因此期望全倾斜时接地的胎肩区域的刚性大于中间区域以及胎冠区域的刚性。进而期望摩托车用轮胎的胎面部从胎冠区域到胎肩区域具有平滑的刚性分布。
然而,为了提高侧倾特性,若减小胎冠部的陆地比,增大胎肩部的陆地比,则存在抓地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等降低的问题。
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以下的摩托车用轮胎,即:通过实现胎面花纹的合理化,而能够提高操纵的轻快性并且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3453号公报
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摩托车用轮胎,由于不能充分地兼顾侧倾特性、抓地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因此要求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该摩托车用轮胎以改善设置于胎面部的各沟的位置以及形状等为基本,从而不降低抓地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而提高侧倾特性。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具有形成有被指定了旋转方向的胎面花纹的胎面部,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括:从轮胎赤道到一侧的胎面端侧的第一区域、和从轮胎赤道到另一侧的胎面端侧的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分别设置有:设置在轮胎赤道侧的多条内侧倾斜沟、和设置在上述胎面端侧的多条外侧倾斜沟,上述内侧倾斜沟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内侧倾斜沟、和设置于上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内侧倾斜沟,上述第一内侧倾斜沟和上述第二内侧倾斜沟分别从轮胎轴向的内端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向轮胎轴向的外端延伸,上述外侧倾斜沟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外侧倾斜沟、和设置于上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外侧倾斜沟,上述第一外侧倾斜沟和上述第二外侧倾斜沟分别从轮胎轴向的内端朝向上述旋转方向向轮胎轴向的外端延伸,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各自的上述外侧倾斜沟的轮胎周向的长度B1小于上述内侧倾斜沟的轮胎周向的长度A1,并且各自的上述外侧倾斜沟的沿着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B2大于上述内侧倾斜沟的沿着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A2,上述第一内侧倾斜沟和上述第二内侧倾斜沟在被投影到轮胎赤道面时,在沟两端具有大于上述内侧倾斜沟的轮胎周向长度的0%且在10%以下的轮胎周向的重叠长度,上述第一外侧倾斜沟和上述第二外侧倾斜沟被设置为:在分别被投影到轮胎赤道面时相互不重叠,在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各自的上述内侧倾斜沟和上述外侧倾斜沟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设置,并且各自的上述外侧倾斜沟在被投影到轮胎轴向时,不与上述内侧倾斜沟重叠,各上述第一外侧倾斜沟被设置为不从各上述第二内侧倾斜沟的轮胎轴向的投影区域P2内伸出,并且上述第一外侧倾斜沟的上述外端与上述第二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内端的轮胎周向的距离D1、以及上述第一外侧倾斜沟的上述内端与上述第二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外端的轮胎周向的距离D2为上述长度A1-B1的30%~70%,各上述第二外侧倾斜沟被设置为不从各上述第一内侧倾斜沟的轮胎轴向的投影区域P1内伸出,并且上述第二外侧倾斜沟的上述外端与上述第一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内端的轮胎周向的距离D1、以及上述第二外侧倾斜沟的上述内端与上述第一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外端的轮胎周向的距离D2为上述长度A1-B1的30%~70%。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摩托车用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面部包括:以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的40%的区域亦即胎冠区域、从各上述胎面端到轮胎赤道侧为胎面展开宽度的20%的区域亦即胎肩区域、以及上述胎冠区域与上述胎肩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上述胎冠区域的陆地比Lc、上述中间区域的陆地比Lm以及上述胎肩区域的陆地比Ls满足以下关系:
Lc<Ls
Lc≤Lm≤Ls。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摩托车用轮胎的基础上,各上述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内端位于距离轮胎赤道为胎面展开宽度的1.5%~5%的范围,各上述内侧倾斜沟的上述外端位于距离轮胎赤道为胎面展开宽度的15%~25%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