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1483.7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岳;仲伟全;王同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桂岳 |
主分类号: | F01P7/04 | 分类号: | F01P7/04;F16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2 山东省龙口市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风扇 离合器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硅油离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
(二)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硅油风扇离合器,工作时,是利用风扇离合器前端连有的热双金属感温圈,对水箱后面散发的空气热量通过温度感应产生弹性变形,控制离合器前置贮油腔内的阀片对进油孔进行开启,通过进油孔进入后置工作腔内一定流量的硅油和利用其高粘度特征传递扭矩,实现驱动风扇离合器上的风叶对水箱进行旋风散热降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国、内外又出现了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10140379.0)所公开的“电磁式硅油风扇离合器”,是在上述传统硅油风扇离合器前置贮油腔,以及在所述前置贮油腔内设有回油孔为常开的基础上,利用电磁铁芯工作得电相对软铁板形成磁场产生的电磁吸力,吸引软铁板带动弹簧片对进油孔进行开启。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由于前置贮油腔内连有的软铁板,相对电磁铁芯得电形成磁场吸合的磁路距离较远,工作中,常出现电磁铁芯相对软铁板的吸力不可靠准确,造成利用电磁吸力控制弹簧片开启进油孔的开口大小不准确可靠,使通过进油孔进入工作腔内的硅油达不到设定流量。
二是由于所述前置贮油腔内的回油孔为常开状态,工作中,无法控制硅油由工作腔返回贮油腔的流量大小,尤其当风扇离合器的风叶对水箱进行较高转速旋风散热降温,通过进油孔进入工作腔内较大流量的硅油,还没充分利用其高粘度特征传递扭矩驱动风叶完成较高工作转速时,却在风扇离合器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油孔又快速返回贮油腔,使进入工作腔的硅油始终达不到设定的流量。
上述两点不足,均由于工作中进入工作腔的硅油达不到设定流量,明显造成驱动风扇离合器风叶的设定转速下降,降低了对水箱进行旋风散热降温的工作效率。
(三)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旨在通过控制进入工作腔的硅油达到设定流量,以实现驱动风扇离合器的风叶达到设定转速,提高对水箱进行旋风散热降温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主要包括传动轴依次与电磁铁芯和后端盖转动相连,以及所述后端盖与前端盖对合构成的壳体内腔中,置有主动板与所述传动轴前端转动相接;它是在所述后端盖的内端面上固连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将所述壳体内腔分隔成前置工作腔和后置贮油腔;从动板的端面齿与主动板的端面齿啮合相接;从动板端面上弹性连有的流量控制板,对应与所述后置贮油腔内的进、回油孔开启或关闭;在所述后端盖的端面上间隔环套连有两个内外导磁圈;所述两个内外导磁圈的端面与所述电磁铁芯的内外端面相对应。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本发明可以选择所述前端盖的内端面齿与主动板的端面齿啮合相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本发明还可以选择所述从动板的端面通过弹簧片弹性连有流量控制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本发明又可以选择所述流量控制板的端面上设有排气槽与所述回油孔相对应。
本发明通过采取上述结构,在所述后置贮油腔弹性连有流量控制板和在后端盖的端面上环套间隔连有两个内外导磁圈,使电磁铁芯工作得电相对流量控制板形成磁路吸合的距离最近,实现了通过电磁吸力吸引流量控制板进行变流量地开启或关闭进、出油孔准确可靠。
随着发动机工作温度的逐渐升高,电子控制单元设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电磁铁芯线圈也随之逐渐增大,由此产生逐渐增大的电磁吸力,克服弹簧片的弹性压力拉动流量控制板逐渐变距离位移,控制进油孔开启的开口在逐渐变流量增大的同时,回油孔开启的开口则在逐渐变流量地减小。在风扇离合器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回油孔返流进入贮油腔内的硅油,通过回油孔开口逐渐减小的阻尼限流,控制实现了进入工作腔内的硅油,以其不同的设定流量和利用高粘度特征产生不同的传递扭矩,驱动风扇离合器上的风叶实现不同转速的无级变速,对发动机不同的工作温度经水箱进行旋风散热降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流量控制板4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流量控制板4的A-A向旋转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桂岳,未经王桂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