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品钢绞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0708.7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牛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2 | 分类号: | E04C5/02;E04C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马俊芳 |
地址: | 3004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品 钢绞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施工中的钢绞线,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成品钢绞线束。
背景技术
在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常需要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穿入已制备好的预应力孔道中。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是将钢绞线运送到工地后,由施工人员根据需要的长度对钢绞线进行切割加工,再将单根钢绞线逐次穿送过预应力孔道。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1、多根钢绞线在孔道内穿送时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扭转、缠绕,穿送完成后,两端的钢绞线一般很难一一对应,这样在后续安装预应力锚具进行张拉时,各根钢绞线之间容易受力不均,张拉后会造成预应力数据的偏差,影响使用效果。2、对多根钢绞线中的每根钢绞线分别用数字标号,穿送完成后再根据数字标号安装相应的锚具;上述步骤繁琐,安装锚具时也很难保证每根钢绞线与两端的锚具定位孔相对应,现场应用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正确标记成品钢绞线束中每根钢绞线的位置,为后续装入预应力锚具和正确张拉预应力锚具中每根钢绞线提供保证的一种成品钢绞线束。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钢绞线束,所述成品钢绞线束包括由多个单根钢绞线梳编理顺成的成品钢绞线束,还包括:箍紧环、记号板和捆扎丝;所述箍紧环套装且轴向挤压箍紧在成品钢绞线束一端;所述记号板有两个结构相同分别设置在成品钢绞线束的两端,记号板上有贯穿多根单根钢绞线的多个通孔,两个记号板侧面分别有显示各单根钢绞线相对位置及所处方向的方向标记;所述捆扎丝捆扎并固定在多个单根钢绞线外轮廓上。
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记号板为柔性板,便于固定在成品钢绞线束两端。
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箍紧环是一个空心圆柱形套管,其结构如下:其壁厚为:3~20mm;其长度:40~240mm;其内径根据单根钢绞线梳编成的成品钢绞线束确定;其外径小于与成品钢绞线束共同穿送的施工孔道内径。
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将箍紧环轴向挤压箍紧在成品钢绞线束后,在箍紧环外圆上形成轴向工艺压痕,所述轴向工艺压痕是沿箍紧环轴向形成长条状凹陷压痕,该长条状凹陷压痕的形状与箍紧环内位于成品钢绞线束外层的多个单根钢绞线外缘轮廓相似;所述轴向工艺压痕在箍紧环内壁的形状为:箍紧环的内壁嵌入位于成品钢绞线束外层单根钢绞线之间间隙且包裹其内壁所接触的所述外层单根钢绞线外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箍紧环采用轴向挤压,挤压方向与箍紧环和成品钢绞线束长度方向一致,轴向挤压使得箍紧环的内壁嵌入成品钢绞线束外层的单根钢绞线之间间隙中,而且箍紧环的内壁包裹了其内壁所接触的单根钢绞线外缘,箍紧环内壁与外层单根钢绞线外缘接触为弧面,接触面积大,在同等压力下,成品钢绞线束与箍紧环之间结合强度高,箍紧环与成品钢绞线束能牢固的结合在一起;轴向挤压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箍紧效果好。
2、本发明的记号板避免了多个单根钢绞线的缠绕,在钢绞线的穿孔过程中仍可以保持每根钢绞线的相对位置,只要记号板的方位相同,就能保证张拉时各根钢绞线处在一条直线上,可有效避免钢绞线束张拉过程中各单根钢绞线之间受力不均以及相互之间缠绕现象,减小成品钢绞线束中各单根钢绞线之间的受力偏差。避免了张拉时各单根钢绞线受力不均,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3、本发明的成品钢绞线束出厂时,即为按需求定尺生产的成品钢绞线束,不仅避免了施工现场的切割,能实现整体穿送,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成品钢绞线束上配装有箍紧环、记号板和捆扎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显示记号板侧面结构;
图3是图1的右视图,显示箍紧环轴向挤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序号说明》
1:成品钢绞线束;1a:单根钢绞线;2:记号板;2a:方向标记;3:箍紧环;3a:工艺压痕;4:捆扎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在成品钢绞线束上配装有箍紧环、记号板和捆扎丝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显示记号板侧面结构;图3是图1的右视图,显示箍紧环轴向挤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鑫坤泰预应力专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