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0517.0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闫治斌;秦嘉海;马世军;张英;安成玲;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735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种 玉米 生物 活性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特种玉米的生物活性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甘肃河西内陆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吸引了美国杜邦先锋、美国孟山都、登海先锋种业、中国种业、辽宁东亚、北京德农、奥瑞金、敦煌等90多家国内外种业集团,建立了玉米制种基地10万公顷,玉米制种产业已发展成为河西内陆灌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大,连作年限长,土壤养分比例失衡,缺素的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有机肥投入量不足,化肥超量施用,土壤板结,贮水功能削弱,施肥成本增加;市场上流通的复混肥有效成分和比例不符合本区灌漠土养分现状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比例,且不具备保水、改土功效,各种因素导致制种玉米品质和产量下降,部分种业集团流向新疆、内蒙和宁夏,影响了本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开发集营养、保水、改土为一体的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成为复混肥研发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集营养、保水、改土为一体的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及其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由以下原料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制成: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营养因子由CO(NH2)2、(NH4)2HPO4、ZnSO4·7H2O、(NH4)6Mo7O24·4H2O按重量百分比56-57:39-40:2.8-3.3:0.8-1.3混合而成。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优选由以下原料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制成: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优选由以下原料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制成: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生物菌肥为粒度0.50~1mm且含有效活菌数≥20亿个/g的粉末,所述柠檬酸为粒度0.50~1mm的工业柠檬酸粉末。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NH4)6Mo7O24·4H2O为含M0质量分数为54.3%且粒度为0.50~1mm的粉末。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NH4)2HPO4为含N质量分数为18%、含P2O5质量分数为46%且粒度为2mm~4mm的颗粒。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CO(NH2)2为含N质量分数为46%、粒度为2mm~3mm的颗粒,所述ZnSO4·7H2O为含Zn质量分数为23%且粒度为2mm~3mm的颗粒。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其中所述保水剂为粒度1mm~2mm且吸水倍率645g/g的粉末,所述聚乙烯醇为粒度2~3mm的粉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称量营养因子、生物菌肥、聚乙烯醇、保水剂、柠檬酸;
(2)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均匀,包装后得到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
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由营养因子、生物菌肥、聚乙烯醇、保水剂、柠檬酸按比例混合制成,其中营养因子解决了制种玉米田土壤养分失衡的难题,生物菌肥具有解磷、解钾的功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效的提高土壤中磷钾等养分的利用率,聚乙烯醇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保水剂能够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柠檬酸降低了土壤的酸碱度,促进土壤中固定态磷的溶解,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解决了土壤中磷利用率低的难题,是集营养、保水、改土为一体的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改善了制种玉米品质,提高了制种玉米产量,促进了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方法不经过造粒工艺,可以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
1、对本发明进行质量分析后可以看出,本发明生物活性肥达到了复混肥料的质量要求(参见表1)。
表1本发明制种玉米生物活性肥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钎焊式等离子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回焊炉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