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0140.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斌;庄慧萍;洪斌毅;欧阳跃景;陈祖洪;王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颗粒 红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全发酵类茶叶且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近年来红茶已经大量占据现有的茶叶市场。茶叶的成分中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30种。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当,极易导致某些有效成分不能得到转化或者充分转化,进而降低茶叶品质及其功能。可见建立一种新的茶叶加工制作模式对于茶叶品质的有效开发,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制得的红茶内含物种类丰富,含量高,该工艺有效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以常规的一芽一叶茶叶鲜叶为原料,通过热风式萎凋法进行茶叶鲜叶萎凋,再采用三步揉捻法进行揉捻,接着进行空间加热式发酵,最后经整形、烘干获得甜香型颗粒红茶。
萎凋:茶叶萎凋采用热风式萎凋法,茶叶鲜叶厚度为3-5cm,风速为5-7m/s,茶叶表面热风温度为30-35℃,萎凋时间为2-3小时。
揉捻:萎凋结束后茶叶揉捻分为三步揉捻法,依次为轻揉、中揉、重揉;轻揉转速为20-25r/min,揉捻时间为20-25min,轻揉后取出茶叶混匀,自然条件下摊晾5min;将轻揉后的茶叶再进行中揉,中揉转速为45-50r/min,揉捻时间为30-35min,中揉后取出茶叶混匀,自然条件下摊晾10min;中揉后的茶叶再进行重揉,重揉转速为65-70r/min,揉捻时间为30-35min,重揉后取出茶叶混匀,均匀平铺于竹匾中,茶叶厚度为0.5-1cm,采用清水喷施茶叶,每平方米喷施水量为80-100mL。
发酵:揉捻后茶叶采用空间加热式发酵,茶叶均匀平铺于竹匾中的茶叶厚度为18-20cm,发酵室空间温度为30-35℃,发酵室空间湿度为85-90%,发酵室空间供氧量为每平方米1L/min,发酵时间为6-8h。
整形:采用珠茶整形机将发酵后的茶叶塑造成球形。
烘干:将整形后的茶叶放置于烘箱中120℃烘干至茶叶水分含量为20%-25%,取出茶叶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茶叶再次放入烘箱中90℃烘干至茶叶水分含量在6%以下。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制得的红茶内含物种类丰富,含量高,该工艺有效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
(2)传统的红茶萎凋采取自然萎凋方式进行,萎凋目的在于降低茶叶鲜叶水分含量,去除茶叶青草气,形成清香气。本发明采用热风式萎凋,缩短茶叶鲜叶萎凋时间,同时有效保证茶叶萎凋的均匀性,为茶叶水分的均匀流失及清香气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3)揉捻目的在于细胞破损,为后续发酵及茶叶甜香味形成奠定基础。传统的的红茶制作,采用的揉捻方式为固定转速,直接揉捻完成,经常性造成揉捻不充分,茶叶细胞破损率低,后续发酵不充分。本发明采用三步揉捻法,依次为轻揉、中揉、重揉;通过调节揉捻的转速与时间,并对不同揉捻后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让茶叶在揉捻中适度发酵,有效保证茶叶的细胞破损率,提高茶叶发酵的均一性,保证茶叶的品质。
(4)发酵是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可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本发明采用空间加热式发酵法,控制茶叶的平铺的高度,发酵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空间中氧气含量,有效保证茶叶发酵的充分性,均一性,提高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速度和氧化效率,形成颗粒红茶特有色香味品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茶内含物成分分析的GC-MS图谱。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作红茶茶叶内含物成分分析的GC-MS图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作红茶茶叶内含物成分分析的GC-MS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公开本发明的一种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作方法,以下结合实施实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1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