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7600.2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涛;李纯清;姜忠;梁学战;周立新;杨建琳;王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1/0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5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软 立体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散土质边坡的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山区的道路工程,存在大量的挖方边坡与路堤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扰动或坡脚支护的改变,导致新创边坡不稳定。在冻融季节或者雨季,雨水渗入的情况下,松软的高陡边坡因饱和导致负荷增大,同时因水分润滑导致摩擦与黏聚力减弱,极易发生边坡坍塌与滑坡事故。
排水是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正常施工包括坡面上方的截水沟与沿坡面水泥混凝土硬化的泄流槽。这不仅增加高陡边坡上的施工困难,而且混凝土增加了坡面荷载。客观上要求对自然坡面上的土沟进行轻质硬化。有专利ZL200410040882.0在沟底打入木桩并用石灰土或水泥土夯实;这种加筋的轻质硬化方式,防冲刷较强,但施工难度与成本相对较高。
坡面上的水分经常会渗入坡体内部,不仅因为水分增加荷载、减弱摩擦等导致边坡更加容易垮塌。有专利ZL200610021966.9提出植生带边坡防护方法,也有专利提出草皮防护,都是借助先锋植物减缓坡面冲刷。对于高海拔地区的高陡边坡,购买、运输与植播植生带或草皮的成本较高,并且不一定能够适应环境。一般而言,苔藓适应高海拔潮湿环境,易于移植,并且遇水快速翻绿。有专利200510012667.4提供了生物集雨材料组装块及生产方法,关键技术是人工培育苔藓类生物护块,核心是在纤维基材上借助有机粘结剂固定有薄土与肥料的地衣或苔藓。该方法操作复杂,增大造价与施工难度。
正常情况下,内部排水与坡面排水相辅相成。比如带有排水槽的排水芯板,带孔管外包土工织物,都可以实现内部渗透,但是前者排水通道易于压缩,后者抗折能力低,均要采用开挖并埋置方式,施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准备工作:在荫蔽潮湿地带采摘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剪取有硬度的新鲜营养植株;加工横截面呈月牙型、管径2-3cm的中空PVC管材,长度1-3m,插入端头切成楔形体,并用硬物堵塞,凹面上有渗透缝或孔;制备乳化沥青、乳化沥青胶砂、多孔混凝土;
⑵浅层组合排水体系:先在坡顶上方开挖横向截水沟,再沿坡面间隔4-8m开挖深15-25cm、宽20-40cm的泄水沟;采用乳化沥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沥青胶砂涂抹泄水沟的中部底面,然后用多孔混凝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并且整形为浅槽状;
⑶浅层加筋体系: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微孔间距30-50cm;然后把乳化沥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沥青与孔壁粘结固定后形成拉筋;
⑷内部稳定体系:在坡面的中下部位间隔1米布点,斜向上方掏挖成孔,孔径略大于PVC管材外径,深度1-3m;待成孔后快速把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孔洞内;
⑸植被护面体系:最后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之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沥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并且间隔不低于20cm,保持覆盖率在1/5-1/4;采用待扦插营养植株扦插固定块状苔藓。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⑶步中的微孔直径为9-11mm、深度为18-22cm。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⑴、⑸步中的营养植株是剪取长度为18-22cm的柳条或藤条等易无性繁殖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