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联结构模型化方法和互联资源配置向量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6510.1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阮爱武;万理;杨钧皓;介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185 | 分类号: | G01R31/3185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结 模型 方法 资源配置 向量 自动 生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FPGA技术。
背景技术
SRAM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主要由可编程逻辑单元阵列、输入输出模块、知识产权核以及大量的互联资源(Interconnect Resource,以下简称IR)构成。
基于SRAM的FPGA互联资源测试中,由于互联资源种类多,连接关系复杂多变,而且互联线和可编程连接点(Programmable Interconnect Point,以下简称PIP)都在芯片内部,占据芯片面积很大,其测试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FPGA的发展,互联资源越来越复杂,其在FPGA内部的比重不断增加,在目前上千万门级的FPGA中甚至接近90%,因此其发生故障的概率要比其他资源大得多。
传统的测试方法是针对FPGA可编程和具体的结构特点,通过FPGA_Editor手工布局布线,完成测试配置(Test Configuration,以下简称TC)。传统的芯片测试技术效率低,只能针对具体结构的芯片,而且不能实现自动配置,已经不再适用。文献(Modeling of FPGA Local/Global Interconnect Resource and Derivation of Minimal Test Configurations)和文献(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FPGA局部互联测试方法[P].发明专利,CN102116840A,2011-07-06)的方法只适用于局部的互联资源测试。文献(Application-Independent Testing of FPGA Interconnects)和文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一种基于最大流方法的FPGA测试方法[P].发明专利,CN102116839A,2011-07-06)的方法只能做全局测试,不能局部测试,而且对PIP的测试覆盖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高效率的互联资源配置向量自动生成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互联资源配置向量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根据具体FPGA芯片的开关盒结构,建立该FPGA的互联资源模型:首先对芯片中的金属线进行分类,同一类的金属线统称为一个layer,两条金属线之间只有通过开关盒中的PIP才能建立连接,同类金属线之间的PIP称为intra-PIP,而不同类金属线之间的PIP称为inter-PIP;每一个layer为点,所有的layer构成了点集,PIP的连接关系作为边集,建立IR模型;
2)将IR模型转换为邻接矩阵A,矩阵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了IR模型中环或有向边;
3)根据矩阵A寻找一组最优的可布通路径,每一条可布通路径都对应了一组相同类型的TC;
4)将步骤3)中的得到的每一条路径转化为有向图Gp,路径中的每一个layer的每根线表示为Gp中的点,路径中包含的每一个PIP表示为Gp中的边;
5)从图论模型Gp中得到节点不相交路径(Node Disjoint Paths,以下简称NDP),采用基于局部最优解的边着色算法对Gp进行边着色,获得最优或者近似最优的解;同一颜色的边组成一组NDP,一组NDP即对应了一次测试配置,NDP的数目等于测试配置次数;
6)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计算出所有路径对应的NDP,得到该FPGA芯片的测试配置集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自动生成测试配置,测试效率高。
2、本发明对互联资源测试覆盖率高,尤其对PIP的覆盖。
3、本发明不针对具体某一种型号的FPGA,能够用于SRAM型的FPGA测试,通用性好,方便移植。
4、本发明能够做到更精确的故障定位和诊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流程图;
图2为IR通用模型图;
图3为IR通用模型邻接矩阵;
图4为基于局部最优解的边着色算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