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循环悬浮旋转杠杆发电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6421.7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贞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贞碧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单大义 |
地址: | 43141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循环 悬浮 旋转 杠杆 发电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水循环悬浮旋转杠杆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已经存在循环发电,他们的做法是等到晚上用电低谷时,用大功率水泵,将水抽到高处的池子里储存起来,然后等待白天用电高峰时放水回流冲击水轮机发电,依此来取得电的差价,这叫蓄能发电,效果非常不理想,非常被动,因为,抽水抽到高处,巨大的冲力被其自身的重力给抵消掉许多,其抽到上面的水会大大减少,从而发出的电很少,使用到的设备寿命极其短,并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装置制造极不方便,制造成本太高效率非常低等一系列问题。专利申请号:201110169381.2,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水循环发电装置及方法,该专利申请中提到了利用水循环发电装置及方法,但是发电装置中水泵设在底下冲力和旋转力不够大,且固有的水轮机发电方式摩擦力太大,该技术发电装置容易损耗机器,对水泵自身的保养构成一定的难度,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利用大气压,从而用水泵从高处往低处冲水,并形成一个循序过程,从而提供一个高效率、不间断时间的利用水循环悬浮发电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利用水循环悬浮旋转杠杆发电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水泵、水轮机、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水池中间底部设有一个混凝土水池,圆形水池与混凝土水池连通,混凝土水池中间设有一个浮力球,浮力球周围装有圆环形的盖板,浮力球于水池底部,所述的浮力球上方设有水轮机,水轮机上方装有发电机,所述的发电机与水轮机中间轴上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由工字钢梁固定,在发电机的上方设有大齿轮盘,在大齿轮盘底部设有工字钢梁,工字钢梁固定轴承与轴连接,大齿轮盘周围等间距分布排列若干个小齿轮盘,小齿轮盘上方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小齿轮盘下方设有钢槽或塑料槽,所述的钢槽或塑料槽置于工字钢梁上,钢槽或塑料槽和电动机分别设有支撑架与工字钢梁连接,工字钢梁下部设有混凝土上平台,所述的混凝土上平台一端设有支撑架与工字钢梁连接,所述的混凝土上平台上设有减震板,减震板上设有水泵,水泵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采用支架与混凝土上平台固定,进水管上依次设有引水管或抽气泵、沉淀管,出水管上设有减震管和水开关,出水管一端设有喷嘴,喷嘴内装有喷针杆,喷嘴底部设有减震脚,减震脚安装在混凝土下平台上,所述的混凝土下平台设有通气孔,圆形水池底部等间距分布排列若干个水槽,所述的水槽一端设有减压墙,水槽上设有支撑脚,进水管的进水口与支撑脚相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自动阀,且进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横向混凝土上平台、工字钢梁、混凝土下平台与纵向支撑柱相互连接支持。
所述的圆形水池外边缘为混凝土墙。
所述的水槽数量为2——32个。
所述的进水管直径是出水口小进水口大,呈喇叭管形。
所述的浮力球是对称形状即为轴的四周相互对称,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图形或者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所述的进水管的顶部到水面距离为0——10.336米。
所述的水泵机与进水管顶部距离为0——10米。
所述的水轮机可以采用混流式水轮机也可以采用水斗式水轮机。
首先按照受力的大小,土质结构,先打混凝土桩,然后向地下挖一个圆形水池,浇注混凝土建立减压墙,外减压墙外部设有圆环形槽,圆环形槽向地下挖水槽,再浇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上、混凝土下平台,并在下平台的表面预留通气孔,平台顶部浇注混凝土形成水泥柱,并在混凝土墙中预埋喷水管一端,在上、下平台上安装减震脚,在上平台上安装水泵,再安装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进水管上安装自动阀,进水管进水口处安装过滤网,进水管底部焊接若干根支撑柱,支撑柱上部浇注混凝土形成环形平台支撑平面,在进水管上依次安装引水管、抽气泵、沉淀管和减震管,水中的杂质通过水自身的重力直接掉进沉淀管中,在水泵另一端安装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与预留管安装在一起,最后把水轮机和浮力球安装在一起,然后将发电机与水轮机相连接,再安装支撑架,支撑柱顶部与混凝土柱浇注而成,发电机、水轮机的轴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水平面,然后在顶部轴上装有大齿轮盘和带有电动机的小齿轮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贞碧,未经陈贞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岩石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主冷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