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X26/CTX-PL/pC27复合物及其在治疗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451.6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彭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47/42;A61K47/34;A61K9/12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x26 ctx pl pc27 复合物 及其 治疗 神经 胶质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基因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又能靶向作用于神经胶质瘤的纳米基因载体OX26/CTX-PL/pC27复合物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六。尽管近30年来在胶质瘤手术、化疗与放疗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4.6个月。因此,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仍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难题。
神经胶质瘤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肿瘤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实质。而传统的基因载体,包括纳米载体,不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这严重限制了基因治疗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为实现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有人采用脑内局部注射法,但局部注射为有创性,治疗往往需要反复给药,且药物作用也局限于注射部位附近,所以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困难。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可以通过静脉给药途径进入脑的基因载体。
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已经有靶向纳米载体的开发应用研究,比如免疫脂质体,靶向修饰的PEG化的PAMAM树状高分子等,但脑胶质瘤靶向作用也仅限于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实现目的基因在脑内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再者,更多的纳米载体倾向于对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紫杉醇等传统药物的脑靶向递送,靶向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少见。
脂质体作为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经静脉注射后很快被循环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而PEG外壳能降低血清蛋白调理作用,增加脂质体在循环中的稳定性,延长循环时间。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表达丰富的特异性受体,其中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OX26可通过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转运通过血脑屏障。氯毒素(chlorotoxin,CTX)是具有3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k Da的小分子肽,对非脊椎动物有剧毒,但对哺乳动物是无毒的。能与一系列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癌细胞结合,而这种结合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上PEG化脂质体、OX26和CTX的特性已经在其他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得到证实。
hTERTC27是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C端的27kD的多肽,85%以上的人肿瘤组织中都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很少表达。hTERTC27可造成端粒功能紊乱和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末端融合,已经证实hTERTC27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目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脑内局部注射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困难等诸多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通过静脉给药的、既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又对神经胶质瘤具有靶向性作用的OX26/CTX偶联的PEG化的脂质体/pC27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胶质瘤。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OX26/CTX偶联的PEG化的脂质体/pC27复合物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OX26/CTX偶联的PEG化的脂质体/ pC27复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OX26/CTX偶联的PEG化的脂质体/pC27复合物(又称OX26/CTX-PL/pC27),是以转铁蛋白蛋白受体抗体OX26和CTX作为靶向修饰的配体,以hTERTC27作为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基因,以PEG化脂质体作为载体骨架得到的纳米基因载体。
上述OX26/CTX-PL/pC27复合物的构建是本发明的关键。要将OX26和CTX以适当的比例成功地连接于PEG末端形成稳定的复合载体,并要控制其粒径在合适范围,所以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摸索,还要对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找出最适合的反应配比、浓度、温度和时间等。最终通过反向蒸发法合成了平均粒径约120nm,PDI为0.2和平均zeta电势为12.8mv的双靶向基因载体复合物。该复合物有较高的包封率,适宜的配体蛋白偶联率,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具备了较理想的体外指标,为其后续的体内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锌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润滑脂的制备装置和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