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5169.8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杨兴利;汪周华;杜建芬;赵梓寒;景莎莎;郑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注水 过程 中油 效率 影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石油行业注水提高采收率中模拟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注水提高采收率是目前国内外提高原油采收率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注水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岩石润湿性,单层突进,水驱波及系数以及粘性指进等因素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同时,许多学者还会从储层非均质性和压力系统的不统一性来探讨了层间干扰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而在实际某些油田开发中,由于在实际储层中会存在油干层,其物理性质与储层岩石有一定的差别且其孔隙中不储层原油,它的存在导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生层间干扰现象,最终影响油田的采收率。因此合理分析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模拟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原理可靠,操作简便,利用该装置能够对研究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提供极大便利。
一种模拟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泵(1)、注入系统、加持系统,所述注入泵(1)、注入系统、 加持系统串联设置;
所述注入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地层水中间容器(6)和油样中间容器(7)组成;
所述加持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分和第二夹持部分。
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岩心夹持器(12)和第一回压阀(17)、所述第一回压阀(17)与第一回压泵(19)和第一量筒(21)相连;
所述第二岩心夹持器(13)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岩心夹持器(13)和第二回压阀(18)、所述第二回压阀(18)与第二回压泵(20)和第二量筒(22)相连;
所述第一岩心夹持器(12)具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4),第二岩心夹持器(13)具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由计算机(16)控制。
所述地层水中间容器(6)、油样中间容器(7)、第一岩心夹持器(12)和第二岩心夹持器(13)的两端具有阀门(2,3,4,5,8,9,10,11)。
所述第一岩心夹持器(12)和第二岩心夹持器(13)采用相同构造的岩心夹持器,该言行夹持器包括短岩心夹持器外筒(23)、注样孔(24)、围压注入孔(27)、围压卸压孔(28)、出样孔(31)和胶皮筒(32),所述短岩心夹持器外筒(23)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两端 具有端面密封盖(25,30),内部沿轴向具有胶皮筒(32),该胶皮筒(32)两端具有探头(26,29)密封,所述注样孔(24)和出样孔(31)位于短岩心夹持器外筒(23)两端的端面密封盖(25,30)上,围压注入孔(27)和围压卸压孔(28)位于短岩心夹持器外筒(23)的侧壁。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原理可靠,操作简便,利用该装置能够对研究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提供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累积采收率随注入水体积变化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模拟注水过程中油干层对驱油效率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泵(1)、注入系统、加持系统,所述注入泵(1)、注入系统、加持系统串联设置;
所述注入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地层水中间容器(6)和油样中间容器(7)组成;
所述加持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分和第二夹持部分。
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包括串联设置的的第一岩心夹持器(12)和第一回压阀(17)、所述第一回压阀(17)与第一回压泵(19)和第一 量筒(21)相连;
所述第二岩心夹持器(13)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岩心夹持器(13)和第二回压阀(18)、所述第二回压阀(18)与第二回压泵(20)和第二量筒(22)相连;
所述第一岩心夹持器(12)具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4),第二岩心夹持器(13)具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由计算机(16)控制。
所述地层水中间容器(6)、油样中间容器(7)、第一岩心夹持器(12)和第二岩心夹持器(13)的两端具有阀门(2,3,4,5,8,9,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水静态模拟试验装置
- 下一篇:岩石三轴单样法多级屈服点的声学判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