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杂钒元素的锂离子电池Li3MnO4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5056.8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勇;刘韩星;解淑晶;吴莎;王壮;郑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元素 锂离子电池 li sub mno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杂钒元素的锂离子电池Li3MnO4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时间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污染小、快速充电等优点,在移动通讯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理论容量正极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07年,Juliette A.Saint等人报道(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72(1):189-197)对于Li3MnO4而言,充电时材料转化为LiMnO4,而在放电时转化为Li5MnO4,整个电化学反应的理论容量达698mAh/g。同时由于合成Li3MnO4的其原料成本低,资源丰富,对环境友好,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MnO4体系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然而尽管Li3MnO4具有很高的理论放电比容量,但是它也存在导电率差的缺点,其实际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110mAh/g左右,严重制约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材料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掺杂钒元素的锂离子电池Li3MnO4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适量钒掺杂成功改善了Li3MnO4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掺杂钒元素的锂离子电池Li3MnO4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3Mn1-xVxO4,其中0.1≤x≤0.4。
掺杂钒元素的锂离子电池Li3Mn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LiMnO4·3H2O的制备:先将KMnO4溶液通过锂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转变为LiMnO4溶液,然后将LiMnO4溶液于50℃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LiMnO4·3H2O粉末;
2)根据化学计量比,称量锂源、锰源和钒源,充分混合研磨后,放入管式炉中通氧气气氛煅烧,在70~120℃每隔10℃研磨1次,并在125℃温度下研磨后保温1小时,然后升温至170℃保温2.5h后合成得到Li3Mn1-xVx O4,其中0.1≤x≤0.4。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锂源由LiOH·H2O、LiMnO4·3H2O两种原料共同提供。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锰源为LiMnO4·3H2O。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钒源为NH4VO3。
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反应周期短,节约成本易于控制。
(2)通过适量钒掺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不同钒掺杂量合成Li3Mn1-xVxO4的XRD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4在7mA/g电流密度下Li3Mn1-xVxO4的首次放电容量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不同钒掺杂量合成Li3Mn1-xVxO4的电化学阻抗谱。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