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理胃肠的药食同膳药膳面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007.4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杏珍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A23L1/3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理 胃肠 药膳 面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理胃肠的药食同膳药膳面条,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古老的食物,药食同膳起源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平常一日三餐饮食中,也有不少饮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药食同源。良药不苦口,食之味美。既有营养作用,又有药物作用,在药膳中具有双重性质,是构成药膳的基础。
药膳“寓医于食”,即将药材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面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防治。通过经常食用药食同膳的药膳面来调配饮食,将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以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的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材和食物相配合,采用传统方式制作的。它取药材之性,用食物之味,共同配合,相辅相成,能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收到药材治疗与食物营养的双重功效。良药不苦口,食之味美,观之形美。效在饱腹之后,益在享乐之中!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赖。
中医对药膳的应用,是根据中医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不同人员的体质,按治疗作用可分保健强身,治疗疾病,抗老益寿三大类。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利用药膳养生也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风尚。药膳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药材的选购、保存及配伍应用无疑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保健强身的药膳,主要是供无病但体质偏弱的人员食用。治疗疾病的药膳,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药膳进行治疗,尤其对慢性病患者最为适宜。
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调理胃肠的药食同膳药膳面条,该种面条口感好,具有明显健脾和胃消食和中,达到养护胃肠之目的,通过调理胃肠后,增强食欲,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提升免疫功能强身健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调理胃肠的药食同膳药膳面条,它具体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益智仁、山楂、砂仁、山药、茯苓、鸡内金、麦芽、马齿苋,以等质量比混合,按常规中药煎制成汁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汁液加入纯净水,其与纯净水的质量比为1:15,一起混合搅拌成液体状,一同加入白面粉,和入和面机中,反复搅拌40—45分钟成面粉碎块状后,以常规方法进入轧面机,制作成干面条。
分析以上八种中药的性能及功用介绍:
益智仁: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尿多。
山楂:入脾、肺、肝经,性味酸、甘微温。其功用,消食积(肉积)、散瘀血、痰饮、腰痛氙气、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小儿乳积、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降低胆固醇,其花叶有降低血压、强心、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和胃气,消宿食;消食和中,止心腹痛;治痰气膈胀;治气虚中满,痰饮结聚;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治冷滑下痢不禁,遍身肿满,阴亦肿者;治小儿消泄,脱肛,牙龈肿痛。
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其功用: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能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小便频繁,带下遗精等。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治疗糖尿病。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其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鸡内金:性甘、平,入脾、胃经,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脾牙疳。
麦芽:入脾、胃经,性甘微温,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玩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丹毒肠炎。预防菌痢及肠炎,治疗钩虫病,治疗急性阑尾炎,淋巴结核溃烂,治疗疮疖及脓性患者,治疗收缩子宫,治疗小儿单纯性腹泻及百日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杏珍,未经赵杏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配合贴膜机的PCB板吸附装置
- 下一篇:新型便携式无线数据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