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34408.8 申请日: 2013-08-02
公开(公告)号: CN103430768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杨新庆 申请(专利权)人: 洋县新成魔芋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代理人: 李娜
地址: 723300 陕西省汉中***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猪苓 密环菌 三级 育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为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别名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为常用中药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具有利尿治水肿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猪苓含猪苓多糖(glucan),具有抗癌功效,是目前肿瘤治疗药物的主要原料之一。密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密环菌分布很广,我国的云南、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均有,主要见于硬木森林或针叶树混合林中。“猪苓与密环菌的关系”(真菌学报,1992,,1(2):142~145)表明,猪苓菌核与密环菌是一种共生关系,密环菌在猪苓菌核成长过程中可促进其快速生长。

近年来,随着猪苓药用价值的提高,其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大,猪苓的人工育种栽培越来越普及,猪苓密环菌的三级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密环菌菌丝体的培养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方法。液体深层发酵常受光照、水分、透气性等因素的影响,菌种成活率较低,且菌种生长较慢;采用固体发酵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栽培方法,通常采用菌棒作为培养菌材,但成本较大,或用阔叶颗粒与锯末屑混合物作为基料,再与麸皮、白糖、石膏等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培养基,其成分复杂,成本高,且这种粉末状基料在灌装时不方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培育猪苓密环菌三级种时菌种生长缓慢、培育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备料

采割直径为5~10mm的阔叶树枝条,将枝条切成28~32mm的小段;

第二步,浸泡

将第一步制得的树枝条小段放入容器,加入清水至没过所述树枝条小段,并浸泡23~25小时;

第三步,装瓶

将经过第二步处理的树枝条小段捞出,沥水,装入菌种瓶,装入量为菌种瓶容量的95~98%,再加清水至菌种瓶瓶口,然后旋紧菌种瓶瓶盖;

第四步,灭菌

把第三步获得的菌种瓶放入灭菌箱灭菌,灭菌箱的温度设置为105~115℃,压强0.07~0.09MPa,持续3小时;

第五步,冷却

将经过第四步处理的菌种瓶取出,放置于室温下,使得菌种瓶的温度自然冷却至25℃以下;

第六步,接种

将经过第五步处理的菌种瓶中的水倒出,至菌种瓶中的空余部分占菌种瓶容量的45~50%,然后接入猪苓密环菌原种;

第七步,培养

将接种之后的菌种瓶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箱的温度设置为20~25℃,培养28~32天,直至菌种瓶中长满菌丝,制得猪苓密环菌三级种。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第一步中的阔叶树为椴树、桦树、枫树、栎树、柞树或榛树中的一种。

第一步中的阔叶树枝条为椴树、桦树、枫树、栎树、柞树、榛树中的至少两种树的枝条的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直接采用阔叶枝条切段作为基料,原料来源广,比传统采用菌棒培养成本低;并且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灌装方便,生产效率高;本发明的育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有害物质和杂菌的影响,菌种成活率可达9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猪苓密环菌三级种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备料

采割直径为5mm的椴树枝条,将枝条切成28mm的小段;

第二步,浸泡

将第一步制得的树枝条小段放入容器,加入清水至清水没过树枝条小段,并浸泡23小时;

第三步,装瓶

将经过第二步处理的树枝条小段捞出,沥水,装入菌种瓶,装入量为菌种瓶容量的95%,再加清水至菌种瓶瓶口,然后旋紧菌种瓶瓶盖;

第四步,灭菌

把第三步获得的菌种瓶放入灭菌箱灭菌,灭菌箱的温度设置为105℃,压强0.07MPa,持续3小时;

第五步,冷却

将经过第四步处理的菌种瓶取出,放置于室温下,使得菌种瓶的温度自然冷却至23℃;

第六步,接种

将经过第五步处理的菌种瓶中的水倒出,至菌种瓶中的空余部分占菌种瓶容量的45%,然后接入猪苓密环菌原种;

第七步,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县新成魔芋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洋县新成魔芋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4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