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方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675.3 | 申请日: | 2013-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孟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钧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5/08;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朱恒兰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早泄 中药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早泄是一种男性常见疾病,据调查成年男子中的发病率有35%至50%左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其它因数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的上升。
西医在临床上对早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心理治疗,2、性行为治疗,3、局部治疗即外用利多卡因或地卡因等具有麻醉性的药物。
中医现有对早泄的治疗的药方,主要是使用大补之药进补。
综上所述:1、西药治疗治疗具有效果不明显、停药易反复、且毒副作用大的缺点;2、中药治疗具有停药易反复、使人体内的阴阳失调、且大补之药一般价格都较为昂贵等缺点。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男性早泄,治疗效果差、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等缺点,提供一种对于早泄的治疗可以起到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山茱萸15-30份, 菟丝子10-20份 ,芡实10-25份, 沙苑子10-25份,龟板10-25份,枸杞子10-30份,泽泻10-25份,知母10-20份,酸枣仁15-30份,浮小麦10-25份,党参5-25份,淮山10-30份。
据《中药药典》记载,上述配方中的主药部分:山茱萸、菟丝子、芡实、沙苑子都具有补肾固精的作用,特别菟丝子与枸杞子配伍使用补肾功效更佳,而龟板则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功效,泽泻与知母都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辅药部分: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等功效,浮小麦具有除虚热、止汗等功效,特别是党参与淮山配伍具有补脾益肺等功效,对于气虚不足者有较好的疗效,焦山楂与白术都具有强健脾胃促进食欲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本发明的上述配比的中药材配合使用,具有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的特点,且治愈后较少复发。另外,本发明是纯中药制成,因此具有毒副作用小,治疗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山茱萸20份, 菟丝子15份,芡实15份, 沙苑子10份,龟板10份,枸杞子10份,泽泻10份,知母10份,酸枣仁15份,浮小麦10份,党参10份,淮山10份。
服用方法: 每天服用一剂,煎药前先用温水将中药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放在炉火上煮开后,再转用文火煎煮60至90分钟左右即可服用。不宜使用含有铅、铝、铁等金属器皿煎煮,每剂中药煎煮三次,将三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十日为一个疗程。
病例:卞某,男,32岁,结婚六年无子,就诊时腰酸无力,下元寒冷,性生活时间较短,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阳事渐旺,巩固服药2个疗程后腰酸无力的现象消失,2个月后其妻妊娠。
实施例二:
山茱萸20份,菟丝子15份 ,芡实15份, 沙苑子15份,龟板10份,枸杞子10份,泽泻10份,知母10份,酸枣仁15份,浮小麦10份,党参20份,淮山10份,大枣20份。
病例:李某某,男,26岁,失眠多梦,时常腰膝酸软,夏天怕热多汗,时有遗精,且有手淫的习惯,性事时间较短,多尿,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睡眠质量明显好转,腰膝酸软的现象渐消,多尿现象有所好转,继续服药3个疗程后腰酸无力的现象消失,多尿现象消失,阳事已旺,性事持久 ,基本痊愈。
实施例三:
山茱萸30份,,菟丝子15份,芡实15份,沙苑子15份,龟板15份,枸杞子20份,泽泻15份,知母15份,酸枣仁20份,浮小麦18份,党参25份,淮山20份,焦山楂10份,白术 10份,大枣20份。
病例:张某某,男,36岁,最近两年来,常常失眠,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小便频多,对性生活减少且射精交快,夫妻不和谐,心理压力较大,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睡眠质量明显好转,食欲渐佳,小便频多情况好转,继续服药3个疗程后小便频多渐无,性事增多,时间较长,体重增加,基本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钧,未经孟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