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自动注液排气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3525.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10/52;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15484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自动 排气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是一种蓄电池自动注液排气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三轮、四轮电动车多以铅酸蓄电池为动力,电动车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为铅酸蓄电池充电。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存在电解液的蒸发,并容易在蓄电池表面遗留液体,不但不环保且会导致自行放电,所以在电动车运行3-5天就需人工补充电解液。这种人工补液加多加少很难控制,即费时又费力,缺液时蓄电池会损坏,不但浪费电解液又增加补液次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铅酸蓄电池使用过程中因补液不及时造成的蓄电池寿命短、补液次数多、浪费电解液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为铅酸蓄电池补液方便、精准、环保的蓄电池自动注液排气冷却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自动注液排气冷却系统,包括蓄电池、电液箱,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装有去掉针头的医用注射器,所述医用注射器推杆塞端位于蓄电池箱体内部,且推杆塞尾端装有液漂,所述液漂漂浮在电解液液面上,所述医用注射器针头端位于蓄电池箱体外部,且通过注液管与所述电液箱内部连通;所述蓄电池上盖上还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外端口通过连接软管与安装在所述电液箱内部的排气冷却管下端口连通,排气管内端口位于电解液液满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注射器是1毫升医用无菌注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上盖上间隔排列、均布安装多个去掉针头的1毫升医用无菌注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上盖上间隔排列、均布安装多个排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液漂随电解液的液面下降自动注液,随电解液的液面上升至液满位置自动停止注液,解决了人工补充电解液存在的加多加少难以控制的问题,且具有补液方便、精准、环保的效果;蓄电池充电过程中蒸发的电解液,会通过排气管进入排气冷却管,并在排气冷却管内与电液箱内的电解液换热冷却后回流到蓄电池,由此循环利用,节省电解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液箱1,注液口2,排气冷却管3,注液管4,连接软管5,排气管6,蓄电池7,蓄电池上盖8,注射器筒体9,注射器推杆塞10,液漂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实施例所述蓄电池自动注液排气冷却系统,涉及电液箱1,排气冷却管3,排气管6,蓄电池7及医用注射器。
电液箱1由耐酸材料制成,可以容纳2-5㎏电解液,电液箱1上部装有带密封盖的注液口2;蓄电池7是电动三轮车常用的铅酸蓄电池;医用注射器采用1毫升医用无菌注射器。
蓄电池上盖8上间隔排列、均布安装多个去掉针头的1毫升医用无菌注射器,注射器筒体9通过蓄电池上盖8上所开的通孔密封连接并固定在蓄电池上盖8上,注射器推杆塞10尾端位于蓄电池7的箱体内部,医用注射器针头一端位于蓄电池7的箱体外部,并与注液管4下端连接,注液管4上端与电液箱1内部连通;在注射器推杆塞10尾端安装液漂11,液漂11是由塑料制作的空心浮漂,预先将注射器推杆塞10调整好,使其在注射器筒体9内能畅通滑动,且使液漂11漂浮在电解液液面上。当液漂11随电解液液面下降时,注射器注液孔打开,开始自动注液过程;当液漂11随电解液液面上升到液满位置时,注射器注液孔关闭,停止自动注液。
蓄电池上盖8上间隔排列、均布安装多个排气管6,排气管6通过蓄电池上盖8上所开的通孔密封连接并固定在蓄电池上盖8上,排气管6外端口通过连接软管5与安装在电液箱1内部的相应的排气冷却管3下端口连通,排气管6内端口位于电解液液满位置。当电解液液面位于液满位置时,电解液会封堵排气管6内端口,使蓄电池7内部电解液液面之上留有空气,空气压力也有助于使注射器停止注液;当电解液因蓄电池7充电蒸发时,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6、连接软管5进入排气冷却管3,在排气冷却管3内与电液箱1内的凉电解液换热冷却,然后回流到蓄电池7达到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未经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