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透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混凝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33068.7 申请日: 2013-08-02
公开(公告)号: CN104341032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1
发明(设计)人: 冀忠伦;慕立俊;周立辉;蒋继辉;任小荣;任建科;张海玲;杨琴;赵敏;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1/52 分类号: C02F1/52;C02F1/56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谢小延
地址: 100007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渗透 油田 粘度 废液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废液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渗透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压裂废液粘度>5mPa.s)混凝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油井压裂储层改造是低渗透油田开发和老井改造的常用措施,但压裂改造作业会产生大量的压裂废液。压裂废液具有粘度高、COD高等特点,含有多种难于生化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固体悬浮物、原油、细菌及微生物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压裂废液中含有胍胶等大量的有机物,且因携砂需要需交联形成冻胶;因此高粘度是压裂废液的显著特点,高粘度虽然不是污染指标,但却影响压裂废液的处理效果。高粘度废液的流动性较差,投加的化学药剂在压裂废水中很难扩散,传质作用缓慢,造成反应时间很长,混凝过程中絮体虚浮、泥量大、沉淀时间长,处理效果差。尤其是压裂返排初期压裂液破胶不完全,压裂废液粘度>5mPa.s,使混凝药剂量加大,反应慢,絮体虚浮易上浮,泥量大于30%。

混凝、沉淀是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也是压裂废液主体处理技术。压裂废液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废液中悬浮物、胶体物质大幅度降低,有机物、COD也能显著降低,但高粘度废液将大大消弱混凝处理效果,不仅导致处理剂加量增大,且导致絮体虚浮、泥量大,沉淀时间长,大大影响了处理效果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渗透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混凝处理方法;在以PAC、PAM为主的常规混凝剂体系中,加入K2CO3不仅可调节废液pH,去除部分钙、镁等离子,且K+利于储层稳定,有益于处理水的再利用;为克服高粘度压裂废液处理反应效果差、絮体不易沉淀等缺点,考虑取材方便和低成本要求,选择当地黄绵土作为促凝剂,可促进絮体进一步密实、加快沉淀,提高处理效果和废水回收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混凝处理所用的混凝剂体系,其各组分加入高粘度压裂废液的量分别为:

聚合氯化铝(PAC)500~1000mg/l

碳酸钾(K2CO3)50~100mg/l

80/100目黄绵土1000~3000mg/l

聚丙烯酰胺(PAM)7~15mg/l。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剂体系特别适用于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处理及再利用,在投加混凝剂PAC、PAM前先投加1000~3000mg/l的黄绵土,可提高絮体密度,缩短沉淀时间,促进废液中悬浮物、胶体的聚集和沉淀。所用黄绵土为黄土塬区当地常见土壤类型,粒度为80/100目,吸水性较好,搅拌时间短,成本低。所述的高粘压裂废液混凝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混凝剂体系中添加50~100mg/L的碳酸钾(K2CO3),不仅可控制钙、镁离子,K+具有稳定储层的作用,利于处理水再利用。所述的高粘压裂废液混凝剂体系对各组分投加顺序有严格要求,尤其是要首先投加黄绵土,搅拌均匀后依次投加PAC、K2CO3和PAM。

本发明对油田高粘度压裂废液处理效果显著。对不同区块、不同体系的压裂废液,可根据现场废液特征,调整配方成分比例,提高混凝效率,使混凝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泥量在10%以内,处理后上清液SS控制在10mg/l以下。

压裂废液尤其是返排初期的压裂废液一般粘度较高,提高作为压裂废液主体处理技术的混凝过程的效果,对提高处理水质和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废液处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也有积极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使用的PAC、PAM、K2CO3可以从市场购得,所用黄绵土为黄土高原当地常见土壤类型,加工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验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取陇东油田X17-42井压裂返排30min废液样,废液粘度为8.4mPa.s、SS为346mg/l、色度为621、COD为6470mg/l。投加2000mg/l的黄绵土,搅拌1min;再投加700mg/l的PAC,快速搅拌1min;投加50mg/l的K2CO3,搅拌2min;最后投加10mg/l的PAM,慢速搅拌5min。静止15min后,絮体泥量沉淀至10%以下,取上清液测SS、色度、COD等指标,见表1。

表1压裂废液处理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