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TCC技术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2274.6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胜;朱丹;罗鸣;冯辰辰;方思慧;顾家;朱正和;陈相治;李雁;邓良;施淑媛;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3;H01P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tcc 技术 波段 性能 平衡 滤波器 | ||
1.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信号从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输入;与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相连接的分别是+90度移相滤波器(B)和-90度移相滤波器(C);与+90度移相滤波器和-90度移相滤波器分别相连接的是平衡输出端口1、平衡输出端口2;两平衡输出端口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术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阻抗变换导带(B10)、两个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金属导带(B4、B5)、连接两个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金属导带(B4、B5)与两个金属化通孔的两个金属导带(B6、B7)和一个隔离电阻(R1)共同组成了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改变阻抗变换导带(B10)的尺寸可以相应地调整驻波系数的大小;阻抗变换导带(B10)一分为二与两个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金属导带(B4、B5)相连接,改变该段金属导带(B4、B5)的尺寸可以调整该3dB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工作中心频率;连接在四分之一波长的金属导带(B4、B5)后面的是一个隔离电阻(R1),它并接在两个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金属导带(B4、B5)之间;该隔离电阻(R1)起到改善两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性能,改变该隔离电阻的大小可以调整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两金属导带(B6、B7)连接3dB威尔金森功分器与两个金属化通孔(V1~V2);两个金属化通孔(V1~V2)分别与上下两个-90度移相滤波单元(C)、+90度移相滤波单元相连接(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术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由四个三层金属板构成的谐振级(C1~C4)、两个Z字形接地金属板(Z1~Z2)、两个接地金属板(GND1~GND2)、一个连接外部端口(P1)与内部电路的金属导带(B1)共同构成了-90度移相滤波单元(C);一个金属化通孔(V1)将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的一路分支连接到金属导带(B2),该金属导带(B2)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4)的中间一层金属板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3)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4)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2)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3)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1)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2)连接;输出端口(P1)通过金属导带(B1)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1)的上层金属板连接;金属导带(B1)连接在谐振腔(C1)的位置决定输出端口(P1)了耦合到的能量的大小与输出端口(P1)的驻波系数的性能;Z字形接地金属板(Z1~Z2)可以引起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1、C4)之间形成交叉耦合,能够显著提高滤波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技术的C波段高性能平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由四个三层金属板构成的谐振级(C5~C8)、两个Z字形接地金属板(Z3~Z4)、两个接地金属板(GND5~GND6)、一个连接外部端口(P3)与内部电路的金属导带(B8)共同构成了+90度移相滤波单元(B);一个金属化通孔(V2)将3dB威尔金森功分器(A)的一路分支连接到金属导带(B9),该金属导带(B9)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8)的中间一层金属板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7)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8)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6)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7)连接,前一级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5)通过空间耦合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6)连接;输出端口(P3)通过金属导带(B8)与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5)的中间层金属板连接;金属导带(B8)连接在谐振腔(C5)的位置决定输出端口(P3)了耦合到的能量的大小与输出端口(P3)的驻波系数的性能;Z字形接地金属板(Z3~Z4)可以引起三层金属板谐振腔(C5、C8)之间形成交叉耦合,能够显著提高滤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22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