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浸出硫化矿复合菌群及其复配和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1683.4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波;陈新华;王玉光;曾伟民;邱冠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22B3/18;C12R1/01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浸出 硫化 复合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浸出硫化矿混合菌群及其复配和应用工艺,属于生物湿法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作为基础产业支撑着其它行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工业化过程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80%以上的工业原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我国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品位低、复杂难处理和中小型矿居多。如我国锰矿平均品位只有22%,富矿石(25%)只占总储量的6.7%;我国铜矿的平均品位仅为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主要产铜国的铜矿品位);镍钴贫矿也占到总储量的30%~40%;占黄金储量22%的金矿伴生矿以高砷难处理矿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这些矿产资源时,效率低、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可利用率低。这使得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的状况,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物冶金能够解决我国这些特有的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生物冶金技术对矿石品位要求低,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矿物资源加工利用的前沿技术。然而生物浸出最显著的问题是浸出速度慢、周期长,其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并不广泛。现代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焦点之一是通过提高微生物的浸出效率,来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研究表明氯化钠能够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浸出效率,尤其是对黄铜矿浸出的促进更为明显。通常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将氯化钠引入到生物冶金浸出体系中,如某些矿石中脉石溶解、酸碱中和过程使用的石灰、水源地区水含有氯化钠。但是即使很低浓度的氯化钠通常也会对浸矿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筛选和应用耐盐或者嗜盐微生物浸出硫化矿能够提高生物冶金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浸出包括黄铜矿在内的硫化矿并耐受氯化钠的复合菌群及其复配和应用方法。
一种高效浸出硫化矿的复合菌群的复配方法,由来源于深海热液喷口的能够耐受高浓度 氯化钠并同时具有硫氧化、铁氧化和兼性异养生长特性的海洋细菌嗜酸硫化芽孢杆菌CCTCC NO:M2010203和来源于淡水环境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CC23270、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TCC19377、阿尔伯塔酸硫杆状菌ATCC35403、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ATCC29047、嗜温硫氧化硫化杆菌CCTCC AB207045、喜温硫杆菌CCTCC AB207044、嗜热嗜酸铁质菌CCTCC AB207143T、万座酸菌CCTCC AB207048、嗜铁钩端螺旋菌DSM14647、金属硫化叶菌DSM6482、勤奋金属球菌DSM5348和布氏酸菌DSM6334组成。
混合前各种菌分别单独培养,达到生长对数后期后离心收集菌体,镜检计数;按照数量比例混合分别获得三种复合群落;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CC23270、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TCC19377、阿尔伯塔酸硫杆状菌ATCC35403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ATCC29047按照1-1.5:0.5-1:1.2-1.5:0.5-1比例混合形成复合群落I;嗜酸硫化芽孢杆菌CCTCC NO:M2010203、嗜温硫氧化硫化杆菌CCTCC AB207045、喜温硫杆菌CCTCC AB207044、嗜铁钩端螺旋菌DSM14647和嗜热嗜酸铁质菌CCTCC AB207143T按照2-3:1-1.5:1-1.2:1-1.5:0.5-1比例混合形成复合群落II;万座酸菌CCTCC AB207048、金属硫化叶菌DSM6482、勤奋金属球菌DSM5348和布氏酸菌DSM6334按照1-1.5:1-1.5:1-1.5:1-1.5比例混合形成复合群落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南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