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节能降损增量能效测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1497.0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潮;王维洲;刘洪;郑晶晶;周喜超;邵冲;董佳霖;梁雅芳;周金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节能 增量 能效 测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网节能降损增量能效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源却相对匮乏,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便导致能源供需不平衡,形成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节能和高效利用现有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电能而言,作为一种适用范围最广、使用最方便的二次能源,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主要载体,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都应将节能降损作为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是电网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需求。
对于施加节能技术后的节能效果的研究,就是对施加节能技术前后电网损耗增量的研究。目前,对于施加节能后的电网损耗增量变化的理论研究已相当充分;对于电网损耗量测,我国现已逐渐淘汰电磁表计及其读取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使电力公司与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智能电表的量测精度更高,从而使量测得到的损耗值更为准确;对于节能技术效果实证,现已存在大量针对各类节能技术的电网损耗计算方法,通过电网损耗计算可衡量在施加节能技术后对电网损耗的影响。
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对于实际电网损耗实测和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量化方面的研究均基本处于空白,而且二者的研究也处于割裂的状态,并未形成结构框架清晰完整的系统化方法。
另外,之前已有的对于电网节能效果的评价只是针对电网中的单个元件,对单个元件进行节能效果的评价会使分析变得复杂,故应将电网作为整体,评价其施加节能技术后的整体降损效果。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无法量化节能效果和降损效果评价难度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网节能降损增量能效测评方法,以实现量化节能效果和降损效果评价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节能降损增量能效测评方法,主要包括:
a、增量辨识:进行电网节能降损技术的细化分析;
b、增量捕捉:设计电网节能降损技术的节能效果量测方案;
c、增量实证:电网节能降损技术节能效果测量值修正方法及实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以电网损耗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不同节能技术应用后的电网能效模型,分析可对电网损耗造成改变的各类影响因子;
a2、针对各类影响因子提出电网节能降损的主要提升措施与关键技术,研究所影响损耗的对象,以及损耗与时空尺度等变量的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2具体包括:
1)对于无功补偿这种节能技术,电网电力线路功率损耗 和变压器功率损耗如下面两式所示:
;
;
其中,P为网络有功功率,Q为网络无功功率,为网络运行电压,R为线路等值电阻,X为线路等值电抗,为变压器负载系数,为变压器额定负载损耗,为变压器空载损耗,为变压器运行视在功率,为变压器额定电压,为变压器额定视在功率;
对于消除谐波这种节能技术,电网中谐波的存在使得网络谐波损耗增加,对于电缆、电机、电容器等各类电力设备,其谐波损耗都为对应基波损耗的某附加倍数,该附加倍数与网络各次谐波含有量有关:
;
式中,PH为谐波损耗;P1为基波损耗;n为谐波次数;HRIn为第n次谐波含有量;C1,C2为指数,不同设备、不同含义的附加损耗指数不同;
3)对于减少三相不平衡程度这种节能技术,当各相负荷电流和功率因数都不相等时,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的线路有功损耗和变压器有功损耗都要比三相平衡下的有功损耗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臂式带锁紧螺母小风轮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其扇出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