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颤振模型梁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1317.9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平;左小红;殷贵刚;杨鸿健;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颤振模型梁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颤振模型梁架的理论外型,确定原材料的包容尺寸,包容尺寸要大于理论外型的尺寸;
步骤二:根据颤振模型梁架筋肋分布情况,确定在原材料上钻孔的数量及位置:钻孔的数量与筋肋形成的规则框数量一致,不规则小框则不钻孔,钻孔的位置在规则框中心;
步骤三:先在工装第一区域上钻出与原材料相对应的孔,然后在工装的第二区域钻出对称的孔;
步骤四:将原材料放置到工装第一区域上,所有的孔对应之后,使用螺钉将原材料压紧至工装;
步骤五:粗加工除工艺凸台[1]及支撑圆台[2]之外的区域:工艺凸台[1]的连接耳片[3]与待成型颤振模型梁架筋肋的连接处[4]齐平,且筋肋的转角处[5]不留连接耳片[3],所述支撑圆台[2]位于筋肋的十字交叉区域上,高度与工艺凸台[1]一致;
步骤六:将原材料翻面,使用螺钉压紧至工装的第二区域,重复步骤五之后,进行48小时的自然时效;
步骤七:采用无应力装夹去除原材料两边工艺凸台[1]的变形量;
步骤八:重复步骤四,半精加工原材料两面除工艺凸台及支撑圆台[2]之外的区域,进行48小时的自然时效后,重复步骤七;
步骤九:重复步骤四,然后对原材料进行精加工;
步骤十:去除工艺凸台[1]及支撑圆台[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3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码相机镜筒塑胶模具精密组合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铝-钢自蔓延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