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头枕杆自动涂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0730.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4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公常恵;王柳;赵伟璞;董义;宫蕾;刘学强;曹京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06 | 分类号: | B05C1/06;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震勇 |
地址: | 30046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头枕杆 自动 涂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头枕杆自动涂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头枕生产领域,座椅头枕往往是靠两个头枕杆插在座椅上面,头枕可进行上下调节,调节力度的要求有严格规定为10N-90N,实际生产过程中,头枕安插在座椅上经常出现因内部摩擦导致的插拔力大的出现,超出设计标准。为保证插拔力符合标准要求,往往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头枕杆上涂抹润滑油,各生产厂通常的做法为人工抹布涂抹,涂抹的量无法控制,涂抹量不足导致,插拔力减小效果不明显,需进行线下返工;若涂抹量过大时,在头枕装配时易污染座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杆自动涂油装置,实现批量自动化生产,提高涂油效率,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润滑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头枕杆自动涂油装置,包括机架、滴油装置、抹匀装置、输送装置、以及相应的电路控制装置,所述滴油装置、抹匀装置、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匀装置包括第一从动轮和驱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轴心设有轴心通孔,所述轴心通孔的内壁设置抹油装置,头枕杆从轴心通孔内穿过,第一从动轮旋转利用轴心通孔内壁的抹油装置对头枕杆上的润滑油进行抹匀。
进一步,所述抹油装置为覆在轴心通孔内壁上的无纺布。
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轮轴心通孔面向面板的一侧安装有漏斗形卡滞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尺寸结构一样;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轴心与驱动轮轴心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工作档位,所述工作档位距离驱动轮轴心线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轴、将转动转换为移动的动力转换装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通过动力转换装置与驱动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履带、驱动杆,所述履带安装在驱动轴与驱动杆之间,将驱动轴的转动通过履带转变为驱动的移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为制有通孔的橡胶板,所述橡胶板通孔与头枕杆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滴油装置包括滴油漏斗、油箱、回油泵以及油管,滴油漏斗上安装有油压感应器;所述滴油漏斗位于头枕杆的正上方,滴油位置紧靠近抹匀装置;所述油箱位于机架的下方,所述回油泵安装在机架的底盘下;所述滴油漏斗与所述回油泵之间连接油管;所述回油泵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接油管。
进一步,机架底部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位于头枕杆下方,回油槽底面为斜面,斜面的最低点通过油管与回油泵连接。
进一步,在机架上还安装有光栅感应器,监测头枕杆的位置,在滴油漏斗底部安装有滴油触发阀门,光栅感应器与滴油触发阀门之间通过通信线路传送指令。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均匀涂抹装置,利用从动轮旋转自动由内部无纺布结构将润滑油涂抹均匀。
2、利用重力原理,回油槽底部设计成倾斜面,汇总回收滴落的润滑油,经回油泵完成润滑油的再利用。
3、避免了人与润滑油直接接触。
4、若头枕杆粗细不同,采用漏斗形卡滞装置以固定头枕杆,若杆距不同采用三个不同工作档位实现杆距调节。
5、助推结构,在产品滴完润滑油后,利用过盈量配合,不仅可以自动将头枕杆向外推送,也对头枕杆起到了支撑稳定作用。确保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无人为干预。
6、出油量可控。
7、可批量实现涂抹均匀。
8、适用于不同粗细头枕杆、杆距不同的枕杆。
9、自动注油系统,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面板 2.底盘
3.第一从动轮 31.第二从动轮
32.轴心通孔 4.驱动轮
5.驱动轴 6.履带
7.固定装置 8.驱动杆
9.滴油漏斗 10.油箱
11.回油泵 12.油压感应器
13.回油槽 14.头枕杆
15.光栅感应器 16.滴油触发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0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振光调制元件
- 下一篇:一种大菱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表达载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