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0466.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吮智;张志刚;马辉;闫天浩;周杰;王慧;王康达;夏品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渗透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水渗透性测试仪器设备,具体是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适用于测量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渗透系数。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人工材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土木建筑材料,一般来说,在坝体、河岸等工程中都用混凝土作为防护工程材料,在考虑其强度和变形的同时,其渗透性也是必须考虑的。混凝土的渗透性与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常常认为渗透性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渗透性能实验采用的抗渗标号法,用一组6个圆形试件叠加,从0.1MPa开始施加水压,每隔8小时水压增加0.1MPa,直至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被水穿透时,停止试验,记录此时的水头高度H;通过抗渗等级公式S=10H-1,将停止试验时的水头高度H换算成整数,这个整数即为混凝土的抗渗标号。由于水泥基复合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因此该实验方法周期长,并且该试验方法水压力随时间变化,难以通过流量比较渗透系数。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抗渗标号法测试水泥基复合材料渗透性能测试时间周期长、无法通过流量比较渗透系数的技术问题,且密封差、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包括渗透仪,所述渗透仪包括压力水容缸和试件槽;所述压力水容缸上端封闭且设有调压阀和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同时作为进水阀;所述压力水容缸下端开口且与试件槽的内腔上端开口处密闭连接;所述试件槽内腔上下贯通,所述试件槽的内壁设置有隔垫,待测试件安装在隔垫内,待测试件的周侧及上下端面边缘均与隔垫贴合,试件槽压紧隔垫和待测试件;所述试件槽下方设置盛水容器,盛水容器置于天平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气阀通过导气管顺次连接至压力转换器和空气压缩机。打开空气压缩器,调节调压阀,将压力调节到合适的大小,打开进气阀将气压传递至有机玻璃罩内。改变了以往通过静水加压的方法,转而采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加压,对所加压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与直接地观测。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压力水容缸外周面上固定有不锈钢外架,不锈钢外架 与试件槽上开设有若干对应的螺栓孔,所述不锈钢外架与试件槽通过螺栓柱紧密连接。将压力水容缸压紧在试件槽上,密闭性好。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天平为电子天平,且通过RS232串口连接至计算机。可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天平中收集到的水的质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试件槽包括上试件槽和下试件槽,上试件槽中间设置上大下小的阶梯孔,从上到下依次记为一号孔和二号孔,下试件槽中间设置上小下大的阶梯孔,从上到下依次记为三号孔和四号孔,所述二号孔与三号孔同轴且均与待测试件匹配。使待测试件与试件槽更加紧密接触,保证水流不沿待测试件边缘渗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压力水容缸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有机玻璃为透明且耐压,可透过其观察压力水容缸内的水的含量,水量不足时可及时加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试件槽的材料为不锈钢。因试件槽长期与水接触,故选用不锈钢材料可防止生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渗透仪通过固定栓悬空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试件槽的下端面上固定有漏斗,所述漏斗与四号孔对准。通过漏斗收集渗出的水,防止外溅,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恒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通过进气阀向压力水容缸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空气压缩机和压力转换器,通过调压阀设定至需要的压力,打开进气阀将气体压入压力水容缸中;通过盛水容器和电子天平承接渗出的水,并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渗出水的质量,进而结合达西定律计算出试件的渗透系数。
本发明改变了以往通过静水加压的方法,转而采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加压,对所加压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与直接地观测,同时缩短了实验周期,测试准确度高。
试件槽与不锈钢外架通过螺栓连接,压紧压力水容缸,保证压力水容缸与试件槽之间连接的密闭性;同时在试件槽内和待测试件之间设置隔垫,使得待测试件与试件槽更紧密地接触,防止水从试件侧壁渗漏。整个装置的密封性能好。
同时利用电子天平与计算机连接实时监测质量变化,提高实验效率。
整个装置并非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各个零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和组装,这样便于试件的装入和取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0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