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聚醚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9560.7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秋;徐文跃;姚国青;卢虎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1563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聚醚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多元醇(PPG)是合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用作造纸工业消泡剂、原油破乳剂、润滑剂、淬火剂、乳胶发泡剂、橡胶润滑剂及专用溶剂等。聚醚以丙三醇、苯乙烯、丙烯腈、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为原料,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聚醚废水。这些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低分子的聚合单体,而且还含有大量的高分子聚醚多元醇。由于聚醚多元醇本身及其大部分生产原料都是难降解的有机物,导致生产废水中有机物组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强、可生化性差,废水难以达标排放。
聚醚多元醇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PPG合成工段的脱低分子废水、冲洗废水、真空泵系统排水和生活污水,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现有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物化预处理加后续生化处理的技术路线。文献“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4”公开了一种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吸附-UBF-接触氧化一氧化沟-吸附工艺处理聚醚多元醇废水的方法,利用混凝沉淀来预处理聚醚多元醇废水,然后再通过吸附的工艺方法进一步处理。文献“工业水处理,2006.4”公开了一种聚醚多元醇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使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聚醚多元醇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但是这两种预处理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对COD去除率仅5-10%不到,从而导致工艺流程操作复杂、处理成本高。文献CN102372402A公开了一种聚醚多元醇废水的处理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用酸液调节聚醚多元醇废水pH值为2-6,然后进行预处理,控制预处理后废水的B/C比为0.42-0.65;(2)用碱溶液调节经步骤(1)预处理废水的pH值为7-8后,进入加入生物强化污泥的生化强化池中,控制生化强化池中的溶解氧浓度、pH值、ORP值和水力停留时间,并且投加氮磷营养液和微量元素,进行搅拌或者推流操作,使该池污泥进行生物选择;(3)经过生化强化池处理的出水进入初沉池,泥水分离后的污泥回流作用于生化强化池;上清液进入好氧池,进行曝气操作,控制好氧池中溶解氧浓度、pH值、ORP值和水力停留时间,并且投加氮磷营养液和微量元素,进行废水处理;(4)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水进入二沉池,上清液排出,污泥回流入好氧池。文献“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3(26)3”公开了一种O1/A/O2法处理高浓度聚醚废水的运行方法,将BOD/COD=0.15-0.39的高浓度废水经过隔油池除油后进入多段接触氧化池进行一级好氧生物处理。在多段接触氧化池内分A、B、C三段,池内设有软性填料,填料呈蓬松絮状结构。A段主要去除易生化部分有机物,B段、C段主要降解可生化、降解速率较慢的PPG、POP等长链大分子有机物。缺氧段的目的是进行酸化水解,将经过多段接触氧化处理未能降解的长链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断裂成易降解到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二级接触氧化创造条件。经过一级好氧和缺氧处理的高浓度水与低浓度污水再经过二级接触氧化池的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但是,上述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COD高、BOD/COD比特别低的聚醚废水,处理后废水中的磷含量不能满足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长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规定,并且处理后的废水水质也不能满足生产回用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COD高、BOD/COD比低的聚醚废水无法达标排放,处理后废水中的磷含量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聚醚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使BOD/COD≤0.1、COD≥1500毫克/升的含聚醚废水达标排放,排放废水中的磷含量满足排放标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聚醚废水的处理方法,将BOD/COD≤0.1、COD≥1500毫克/升的含聚醚废水通过包括调节池、生化池、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的处理后排放,使排放废水中COD≤250毫克/升,悬浮物含量SS≤250毫克/升,氨-氮含量NH3-N≤7毫克/升,总磷含量TP≤0.5毫克/升;其中,所述二沉池中加入絮凝剂,所述絮凝剂选自铝盐无机絮凝剂、铁盐无机絮凝剂、淀粉磷酸酯、淀粉黄原酸酯、甲壳素、微生物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壳聚糖、聚合氯化铝、聚乙烯胺或聚乙烯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絮凝剂在二沉池中的浓度为0.35×10-3-25×10-3克/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桂丁胺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 下一篇:一种馈线卡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