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9432.2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3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小利;李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31/04;A61P3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鱼类 细菌 病毒性疾病 复方 中草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复方,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养殖水浴水质恶劣,有的甚至呈现出季节性爆发趋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引起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菌新感染。嗜水单胞菌(Ameromonashydrophila)广泛分布于池水、淤泥等自然环境(王广和.一种引起鳗鲡和人肠炎样疾病的新致病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4(6):6-8),对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及蛙、鳖甚至鸟类和哺乳动物引起以败血症、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程天印,王小君.水体嗜水气单胞菌[J].信阳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1995,8(2):190-194)。各类抗生素药物常被用于控制由嗜水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然而化学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李爱华.我国鱼类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微生物通报,2001,28(1):58-63);因药物积蓄而致鱼类以及水环境受污染。采用中草药防止鱼病,不仅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广谱性抗菌和抗病毒活性。黄连须根为黄连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废弃物。黄连须含有与黄连完全类似的活性成分,也具有类似的药理功能,只是含量较低(冯敏等.味连及其副产物有效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中药材,2005,28(9):753-754)。利用黄连须具有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开发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新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不仅可以发挥防病治病的功效,而且成本极低。具有西医和西药所没有的优越性。
目前,黄连用于治疗各种鱼病有较多的文献报道(①、何爱华,张曦,陶琳丽,林秋叶。6种中草药对4种淡水鱼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南方水产科学。7(2):73,2011。②、罗新,张其中。42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淡水渔业。41(3):61。2011。),黄连治疗鱼病效果也较好。《科学养鱼》(1989、(1):30)报道了利用黄连须(50克)和板蓝根(100克)治疗草鱼烂腮和肠炎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利用本发明的复方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病,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制剂,该制剂以黄连须根为主要原料,辅以大黄和千里光等中草药,开发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产品。
本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如下:黄连须20~70%、大黄10~50%、千里光余量。将上述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然后粉碎到5~100目,包装即可;当做为预防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1~1%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5~30天即可;当作为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2~2%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1~5天即可。
本发明中,黄连须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其有效成分为黄连总生物碱,为预防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主药。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也有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大黄素类成分,大黄与黄连须合用,可以增强黄连须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协同治疗鱼类上消化道和肠道疾病。大黄在本处方中为臣药。
千里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肠炎、败血症等。千里光有广谱抗生素作用,三味药合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黄连须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而增强产品的疗效。
以下是本中草药复方产品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效果比较。
试验药物1的制备:黄连须50公斤、大黄30公斤、千里光2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
试验药物2的制备:黄连须20公斤、大黄50公斤、千里光3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
试验药物3的制备:例3:黄连须70公斤、大黄10公斤、千里光2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
对照药物1的制备(黄连须—板蓝根):参照文献报道,黄连须50公斤、板蓝根10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