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8709.X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钊;何世磊;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元件。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当接触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触摸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
导电层是触摸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触摸屏的导电层主要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绝缘基板上,再将导电层通过胶粘层贴附在透明玻璃面板上,从而形成触摸屏。
由于铟的价格高昂且属于稀缺资源,ITO的材料成本很高,并且在绝缘基板上整面镀ITO再图形化蚀刻的工艺流程会浪费大量的ITO,因而会大大增加触摸屏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元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元件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元件,包括:
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网格条带,每个第一网格条带为金属网格结构,每个第一网格条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单元及连接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间隔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网格条带,每个第二网格条带为金属网格结构,每个第二网格条带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单元及连接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沿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相邻的四个第一导电单元围设成配置区,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导电单元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落于所述配置区内且与形成该配置区的四个第一导电单元相间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交叉。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边缘形成有外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线;
每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边缘形成有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线;
所述第二延伸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延伸线交错间隔排列,且该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二延伸线至少有一部分相互正对。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设有边界线;
所述边界线为金属导电线,所述第一延伸线或/和第二延伸线均从对应的边界线向外延伸。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线为所述第一网格条带中的导电线末端向相邻的第二导电单元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线为所述第二网格条带中的导电线末端向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延伸形成。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触控元件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中。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片和附着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第一保护胶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一保护胶层内。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片和附着于所述第二基片上的第二保护胶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二保护胶层内。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片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胶层远离所述第二基片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该触控元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引线和多个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嵌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中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对应与一所述第一网格条带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对应与一第二网格条带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触控元件,优选地,所述触控元件还包括支撑基片,所述支撑基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胶层与所述第一基片相对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8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