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置堵漏冻胶尾追水泥浆进行堵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8193.9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良;张伟;王国斌;戎克生;李涛;李跃明;缪庆林;张贵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C09K8/4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开***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堵漏 尾追 水泥浆 进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工程堵漏技术领域,是一种前置堵漏冻胶尾追水泥浆进行堵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井漏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井漏的发生不仅会给钻井工程带来不便和损失(如耗费钻井时间、损失钻井液和堵漏材料、引起卡钻、井喷、井塌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甚至导致井眼报废),也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堵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较宽裂缝和溶洞性地层的漏失,堵漏浆不能在漏层入口附近堆积,无法停留在入口处起到堵漏作用,堵漏很难成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井流体和前置堵漏冻胶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较宽裂缝和溶洞性地层的漏失堵漏很难成功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前置堵漏冻胶尾追水泥浆进行堵漏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先将堵漏冻胶泵入至井下地层漏失通道处,接着向该井内尾追水泥浆至堵漏冻胶处,然后水泥浆固化后封堵漏失通道;其中,堵漏冻胶为将入井流体和有机硼交联剂按体积比100:0.1至100:1混合均匀得到,入井流体为将重量百分数为0.25%至1%的稠化剂、0.1%至0.5%的PH调节剂和余量的水混合均匀后得到。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水泥浆为G级油井水泥和水按质量比1:0.45至1:0.6混合均匀得到。
上述稠化剂为瓜胶或改性瓜胶或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酰胺衍生物或超支化聚合物;或/和,PH调节剂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有机硼交联剂为长庆井下化工厂生产的型号为JL-1的有机硼交联剂或者长庆井下化工厂生产的型号为JL-2的有机硼交联剂。
上述堵漏冻胶中还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至35%的固体颗粒,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为1目至60目,其中,固体颗粒为石英砂或陶粒或核桃壳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井下较宽裂缝和溶洞性地层的漏失的堵漏,堵漏冻胶先将漏层入口处进行封堵,阻挡水泥浆向地层内漏失,然后再尾追水泥浆进行封堵,避免了目前的堵漏浆不能在漏层入口附近堆积,使得漏层能够可靠堵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中堵漏冻胶耐温耐剪切曲线。
附图2为本发明中堵漏冻胶在作用前、作用过程中和作用一段时间的粘度变化曲线。
附图3为本发明中水泥浆稠化实验曲线。
附图4为使用本发明前地层漏失示意图。
附图5为使用本发明前置堵漏冻胶后尾追水泥浆示意图。
附图6为使用本发明后水泥浆凝固堵漏成功示意图。
附图7为使用本发明后钻水泥塞继续钻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前置堵漏冻胶尾追水泥浆进行堵漏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先将堵漏冻胶泵入至井下地层漏失通道处,接着向该井内尾追水泥浆至堵漏冻胶处,然后水泥浆固化后封堵漏失通道;其中,堵漏冻胶为将入井流体和有机硼交联剂按体积比100:0.1至100:1混合均匀得到,入井流体为将重量百分数为0.25%至1%的稠化剂、0.1%至0.5%的PH调节剂和余量的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堵漏过程见图4至图7,现有的堵漏浆无法堆积在较宽裂缝和溶洞性地层漏失通道处,无法起到堵漏作用,使得堵漏很难成功,而本发明堵漏冻胶能够滞留堆积在井下较宽裂缝和溶洞性地层漏失通道处,阻挡水泥浆向地层内进一步漏失,水泥浆固化后封堵漏失通道,起到较好的堵漏效果,堵漏成功后,钻水泥塞继续钻井。
实施例2,该前置堵漏冻胶尾追水泥浆进行堵漏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先将堵漏冻胶泵入有地层漏失的井下后,接着向该井内尾追水泥浆对地层的漏失进行封堵;其中,堵漏冻胶为将入井流体和有机硼交联剂按体积比100:0.1或100:1混合均匀得到,入井流体为将重量百分数为0.25%或1%的稠化剂、0.1%或0.5%的PH调节剂和余量的水混合均匀后的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81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