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7266.2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艾俊;钟树军;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34 | 分类号: | B60S1/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雨刮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雨刮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
背景技术
雨刮臂也叫雨刷臂,用于支撑和制动雨刷,雨刮臂的结构在雨刷运动时,对保持雨刷与车前风玻璃的贴合程度其决定作用。
现有技术中,为保证雨刷良好的工作效果,通常将雨刮器设置成四杆机构,为了保证雨刮器工作的稳定性,还需在输出轴支座平面上增设与四杆机构的固定点,同时配合成弧形的雨刷副支架,这样的结构不仅复杂,并且还要求雨刮器的输出轴支座需要较大的刚度;同时,现有技术中,雨刮臂连接座与雨刮器驱动轴的连接面易失效,不利于雨刮器的寿命和使用时的稳定性,有害于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雨刮器结构不仅复杂,并且还要求雨刮器的输出轴支座需要较大的刚度,和雨刮臂连接座与雨刮器驱动轴的连接面易失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包括连接座、雨刮臂,所述的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连接孔,连接座的另一端与雨刮臂铰接连接,还包括弹簧、金属套环和骑缝螺栓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底部靠近转轴连接孔的一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雨刮臂的底部,所述金属套环与转轴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骑缝螺栓孔设置在金属套环上。
由于雨刮臂相对于车前风玻璃在不同位置时雨刮臂与连接座夹角不同,为保证雨刷能良好的被压合在车前风玻璃上,工作时成拉伸状态的弹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迫使雨刮臂对雨刷施加朝车前风玻璃方向的压应力,并且在雨刮器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弹簧力均不会消失,保证雨刷良好的除水效果;设置的骑缝螺栓孔用于金属套环与雨刮器驱动轴的连接,设置的金属套环为骑缝螺栓孔螺纹提供足够的强度,在雨刮器驱动轴设置配套的骑缝螺栓孔,使用骑缝螺栓固定雨刮器驱动轴与连接座,雨刮器驱动轴与连接座之间的转矩依靠骑缝螺栓传递。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雨刮臂上的雨刷连接孔,所述雨刷连接孔的开口段呈条形孔,所述雨刷连接孔的末段呈弧形孔。
设置的雨刷连接孔用于连接雨刷支架或雨刷副支架,此结构形式的雨刷连接孔形状有利于防止雨刷支架或雨刷副支架从雨刷连接孔中脱落。
所述雨刮臂为中空结构。
中空结构有利于在相等材料用量的情况下,将雨刮臂的外形设置得更大,这样便于在同等材料用量下得到抗弯模量更大的雨刮臂。
所述连接座和雨刮臂均为外层为塑料、内衬为金属的夹层结构。
此结构形式有利于连接座和雨刮臂的强度,提高连接座和雨刮臂的使用寿命。
所述连接座和雨刮臂的外层塑料均为聚苯醚。
聚苯醚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密度最小的,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蠕变性好,抗疲劳强度高,此设置有利于减轻连接座和雨刮臂的质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工作时成拉伸状态的弹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迫使雨刮臂对雨刷施加朝车前风玻璃方向的压应力,并且在雨刮器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均存在的弹簧力使得本发明工作受车体震动影响小,有利于保证任意位置雨刷均能够与车前风玻璃良好贴合和提高,保证雨刷良好的除水效果;同时,设置的骑缝螺栓用于传递雨刮器驱动轴向连接座传递力矩,在不便于设置键的情况下,改变了现有依靠摩擦力传递力矩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雨刮器的寿命和使用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部分剖视图;
图2 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记分别为:1、金属套环,2、连接座,3、雨刮臂,4、雨刷连接孔,5、弹簧,6、骑缝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雨刮臂装置,包括连接座2、雨刮臂3,所述的连接座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连接孔,连接座2的另一端与雨刮臂3铰接连接,还包括弹簧5、金属套环1和骑缝螺栓孔6,所述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2底部靠近转轴连接孔的一侧,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雨刮臂3的底部,所述金属套环1与转轴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骑缝螺栓孔6设置在金属套环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