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姬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7225.3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邬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金飞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奉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配伍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包括姬菇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姬菇也称黄白侧耳,紫孢侧耳,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姬菇子实体复瓦状丛生,柄白色、盖铅灰色,菇肉较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不仅含有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而且含氨基酸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尤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属于营养高、热量低的健康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功能。姬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不仅适合农户家庭种植,又适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
姬菇是一种木腐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一直来,菇农在生产中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类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
蚕豆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近10年来,中国蚕豆生产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45.7%,为世界第一。蚕豆是酿造厂的主要原料,蚕豆皮(种皮)是酿造厂的下脚料。目前,蚕豆皮除一部分被当作燃料外,大部分都被当作垃圾废弃,造成环境污染。
蚕豆皮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姬菇栽培理想的基质原料。
本发明利用廉价的蚕豆皮栽培姬菇,具有很好的效果,非常适合在蚕豆产区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1、一种以蚕豆皮为主要原料的姬菇栽培料配伍
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姬菇栽培料培养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蚕豆皮52%-58%,木屑(粗木屑65%,细木屑35%)20%-26%,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蚕豆皮,经晒干,粉碎成粒径5mm以下的颗粒,蚕豆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此外尚含有一定的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其中纤维素56.8%,半纤维素11.8%, 木质素8.7%,粗蛋白4.64%,结构蛋白4.12%。
粗木屑:粒径为3mm-5mm的阔叶树杂木屑。
细木屑:粒径为1mm-2mm的阔叶树杂木屑。
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
添加一定比例的粗、细木屑及麸皮既给栽培料提供了营养,又增强了栽培料的吸水保水能力。
石膏粉:缓冲培养料的酸碱度。
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预湿:将蚕豆皮、木屑干料拌匀,用1%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
②拌料:先将麸皮、石膏粉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65%;
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35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
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
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60%-75%,经过25d-26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本发明以蚕豆皮为主要原料,辅以木屑、麸皮等辅料,制作姬菇栽培料。与木屑栽培料相比,其优点在于:一是栽培料粗细搭配合理,提高了培养料的透气性和持水性,使姬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满袋时间缩短,产量提高10%-15%;二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的社会效益在于:用蚕豆皮替代料栽培姬菇,能缓和一部分“菌-林”矛盾,变废为宝,有利于节能减排。
具体实施方式
方式1:本实施例中姬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蚕豆皮52%,木屑(粗木屑65%,细木屑35%)26%,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制作方法:
①预湿:将蚕豆皮、木屑干料拌匀,用1%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金飞,未经邬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TWZ系列不锈钢温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