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7179.7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雷;段远刚;戴长年;刘言午;张平;唐茂;朱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10 | 分类号: | G21C1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王冬华 |
地址: | 518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厂 驱动 线冷态 试验 横向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流限流器、横向流入口接管和出口接管,横向流限流器可拆卸地设置在压力容器上部筒体和控制棒导向筒之间,横向流入口接管穿过压力容器上部筒体伸入横向流限流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并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腰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并因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竖向贯通孔而被分为两个弧形部分,横向流限流器的侧壁在竖向贯通孔处向外弯折而形成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且在侧壁上未设流体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是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空心筒状结构,且在侧壁上未设流体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筒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筒状结构,并因在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竖向贯通孔而被分为一大一小两个弧形部分,横向流限流器的侧壁在竖向贯通孔处向外弯折而形成折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限流器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在堆芯上板上,顶部高度略高于控制棒导向筒上部窗口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入口接管位于燃料组件流体的出口处,其前端与控制棒导向筒的外壁面保留有一定间隙。
10.一种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所采用的横向流试验装置包括横向流限流器、横向流入口接管和出口接管,横向流限流器可拆卸地设置在压力容器上部筒体和控制棒导向筒之间,横向流入口接管穿过压力容器上部筒体伸入横向流限流器内;所述试验方法是通过更换横向流限流器的方式模拟上腔室不同位置处的冷却剂横向流流动特性对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的影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横向流限流器模拟上腔室部分流体流入控制棒导向筒时对落棒时间的影响;所述第一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并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腰形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二横向流限流器模拟上腔室向控制棒导向筒中流入最大流量时的横向流流动;所述第二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并因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竖向贯通孔而被分为两个弧形部分,横向流限流器的侧壁在竖向贯通孔处向外弯折而形成折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三横向流限流器模拟上腔室中的控制棒导向筒被周围相邻的其它导向筒包围时,横向流流动被最大化限制时的流动;所述第三横向流限流器为空心圆筒形,且在侧壁上未设流体开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四横向流限流器模拟上腔室中的控制棒导向筒被周围相邻的其它导向筒包围时,横向流流动被最大化限制时的流动;所述第四横向流限流器是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空心筒状结构,且在侧壁上未设流体开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厂驱动线冷态试验的横向流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五横向流限流器模拟上腔室中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接管附近的控制棒导向筒周围流体的横向流流动;所述第五横向流限流器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筒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1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