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采集器模块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7165.5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超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采集 模块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款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插卡式终端模块(ONU)。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抄表基本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且无法满足实时查询的需求。如何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实现远程实时抄表,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采集器模块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能利用当前已安装到位的光纤到户的EPON网络,解决电力远程抄表的难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光纤采集器模块,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光模块、无源光网络芯片、千兆网络变压器和以太网插座。
所述的模块,无源光网络芯片还接有串行信号插座。
所述的模块,以太网插座采用2×4插座。
所述的模块,串行信号插座采用2×5插座。
所述的模块,无源光网络芯片与串行信号插座之间还接有复位芯片和电平转换芯片。
所述的模块,光模块的型号为深圳市国扬通信股份有限公司FEU3411S-2DT-0A,无源光网络芯片的型号为美国高通公司QCA8829-AL1B。
光纤采集器模块的使用方法,包括:
先将所述的采集器模块安装在用户侧的电表主板上,并通过光模块与带网管电脑(电力局端电脑)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相连;在使用该模块的过程中,包括多个业务通道:
上行数据业务通道:该模块在用户侧通过以太网插座提供10/100/1000BASE-T以太网接口,所采集的电表主板数据从该以太网接口接入,经本模块处理后,通过光模块所带的光接口,将数据由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实时返回给电力局端电脑,实现远程抄表的功能;
下行管理业务通道:电力局端电脑依次通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本模块,将管理报文下发给电表主板,实现远程管理的功能;
本地调试业务通道:电表主板通过通用异步收发器串行接口、串行信号插座与本模块的无源光网络芯片通信,实现本地调试的功能,并给本模块提供电源和复位信号。
所述的方法,电表主板数据通过所述采集器模块的处理方法包括:电表主板数据,依次经2×4插座和千兆网络变压器输入到无源光网络芯片,在无源光网络芯片内部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接着将转换后的电表数据通过串行/解串接口发送给光模块,由光模块实现电/光信号的转换,最后通过光模块的插拔锁扣/带弧度平面接头把数据发送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所述的方法,电力局端电脑将管理报文通过所述采集器模块传送给电表主板的方法包括:光模块的插拔锁扣/带弧度平面接头接收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下发的管理报文,并由光模块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接着通过串行/解串接口把该管理报文下发给无源光网络芯片,在无源光网络芯片内部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最后无源光网络芯片把转换后的报文数据经千兆网络变压器和2×4插座发送给电表主板。
所述的方法,所述串行接口与所述采集器模块通信的方法包括:电表主板的串口处理软件开始运行,接着对串行接口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就打开本模块无源光网络芯片的串行接口,并等待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没有到就返回等待时间间隔处继续等待,如果时间间隔到了就向无源光网络芯片发送数据请求;如果数据请求没有得到无源光网络芯片的应答仍然返回等待时间间隔处,如果得到应答就读取所述采集器模块的二进制数据,然后对该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处理完后就把结果保存在电表主板内,之后无源光网络芯片会询问是否关闭串口,如果不关闭仍返回等待时间间隔处准备调试,如果关闭,串口处理软件就结束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既能实现电力远程抄表的功能,满足用户实时查询的需求,又可以解决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纤采集器模块原理框图。
图2是系统组网原理框图。
图3是串行调试软件原理框图。
图4是2×5插座针脚位序图。
图5是2×4插座针脚位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计了一款EPON插卡式终端模块(ONU),可以应用在电力远程抄表上。该模块网络侧提供1.25Gbps EPON光接口,用户侧提供10/100/1000BASE-T以太网接口,支持高速以太网数据和串行调试功能。该模块的型号是:B-03201-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驱动二自由度仿生脊柱关节模块
- 下一篇:气动机械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