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的自适应指爪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26633.7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楚中毅;胡健;雷宜安;周苗;李建超;卢山;李延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服务 机器人 自适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旨在服务于空间在轨服务领域,涉及一种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的自适应指爪机构,这种指爪机构的通用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多任务空间捕获与修复任务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执行任务的效率。
技术背景
在轨服务包括航天器装配、卫星维护、航天器回收、在轨燃料加注及太空垃圾清理等。结构合理、功能可靠、控制简单的末端操作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抓取的可靠性,降低整个机械臂系统的复杂度。面向在轨服务多任务操作的实际需求,具有自适应性和通用性的指爪机构应运而生。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外出现了各种用于在轨服务的指爪机构。主要分为螺纹轴方式、螺旋盘方式和多连杆方式。
螺纹轴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包含一个左手和右手螺纹的螺纹轴,并且具有自锁性,通过电机传动螺纹轴,进而驱动指爪平行移动,实现抓取。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平稳可靠,指爪位置可精确控制,电机驱动形式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抓取速度较慢,工作空间受限,适应能力不足,能够抓取的目标物种类较少。
螺旋盘方式的设计思想:通过带有螺旋槽的盘将电机的转动传递为两个对称指爪的平动,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抓取。其优点是直接将电机的转动传递为指爪的平动,避免了使用螺纹轴,减小了体积,使得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指爪位置可控、抓取速度快;但其适应能力仍然受限,为了抓取不同类型的目标物,往往需要制作多种形状的指爪。
多连杆方式的设计思想:将电机转动通过连杆机构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末端指爪,实现对目标的抓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工作空间大;但其抓取模式较少,无法达到通用性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的自适应指爪机构,能够对目标物进行自适应抓取,之后完成自稳定锁死,满足空间多任务操作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的自适应指爪机构,包括:自适应指爪1、电机及其传动机构2、基座部分3;自适应指爪1用于抓取目标物;电机及其传动机构2用于引导自适应指爪1张开与握紧;基座部分3用于保持整个机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所述自适应指爪1由左右对称、完全相同的两个五杆机构组成,每个五杆机构均包括:接触杆101、中间杆102、主动杆103、从动杆104、从动销105、中间销106、主动销107、主动轴108、从动轴109、扭转弹簧110;接触杆101与从动杆104通过从动销105连接,接触杆101与中间杆102通过中间销106连接;中间杆102与主动杆103通过中间销106连接,并在中间杆102与主动杆103形成的关节连接处安装一对扭转弹簧110,中间销106从两个扭转弹簧110中穿过,这两个扭转弹簧110关于中间杆102对称分布,每个扭转弹簧110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杆102和主动杆103固定,在自适应指爪1张开与握紧的过程中储存或释放能量;所述电机及其传动机构2包括:电机201、L型电机支架202、U型电机支架203、小齿轮204、大齿轮205、蜗杆轴206、蜗轮207;电机201固定于L型电机支架202和U型电机支架203上,给整个系统提供动力,带动小齿轮204转动;小齿轮204与大齿轮205形成啮合传动;大齿轮205与蜗杆轴206相连接;蜗杆轴206与蜗轮207形成啮合传动;蜗轮207与主动轴108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递给主动杆103;所述基座部分3包括:手掌基体301、手掌前壳302、手掌前盖303、手掌后盖304、蜗杆轴定位基体305;手掌基体301、手掌前壳302与主动杆103通过主动轴108连接,并为主动轴108提供支撑;手掌基体301、手掌前壳302与从动杆104通过从动轴109连接,并为从动轴109提供支撑;蜗杆轴206的一端与手掌基体301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与蜗杆轴定位基体305通过轴承连接;手掌前盖303与手掌前壳302通过螺栓连接;L型电机支架202和U型电机支架203固定于手掌基体301上;手掌后盖304与手掌基体301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蜗轮207有两个,并且旋向相反,通过与蜗杆轴206形成的啮合传动,将电机201提供的动力分别传递给自适应指爪1的两个五杆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6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拉丝上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叠层双层结构消光锦纶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