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6628.6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冲;于敬敬;黄清秀;曹运平;王西乡;金维;蒲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瞬断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线束是汽车的神经网络,承担着汽车所有部分的信号传递,如果线束接插件接触不良,尤其是涉及到人身安全方面的线束发生瞬间开路或者接触不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对线束接插件进行瞬断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汽车行业标准中也有对线束接插件瞬断检测的要求,例如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其中规定振动试验中线束电阻大于7Ω的时间不能超过1us,所以对线束进行瞬断检测的仪器瞬断检测仪的精度必须达到1us。但是目前,瞬断检测仪厂家无法提供对瞬断检测仪进行计量的相关检验设备和方法,计量检测机构也没法对其进行检测和计量,造成了购买瞬断检测仪的厂家无法保证瞬断检测仪的测试精度,影响对线束瞬断状态的正确检测。
发明内容
为实现对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及检测方法:
一种线束瞬断检测仪的检测系统,包括函数发生器、示波器、三级管,其中三级管的C极、E极分别与瞬断检测仪检测通道的正负极相连,函数发生器输出端与示波器探针的正负极均分别与三级管的B极、E极相连,根据线束瞬断检测仪设置的监测瞬断时间,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PWM波形的高低电平、周期、占空比,高低电平的电压差要大于三极管导通饱和压降,并通过示波器观察,使三极管截止时间与瞬断检测仪监测瞬断的时间相同,即可对瞬断检测仪的精度进行检测,解决了瞬断检测仪无法进行精度自检的问题。
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瞬断检测仪监测瞬断的时间;
b、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PWM波形的高低电平、周期、占空比,并通过示波器观察,使三极管截止时间与瞬断检测仪监测瞬断的时间相同,并关闭函数发生器;
c、运行瞬断检测仪;
d、运行函数发生器。
其中,上述步骤b中函数发生器产生PWM波的高低电平之差要大于三极管导通饱和压降。
本发明的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可以对瞬断检测仪进行精度检测,从而保证了瞬断检测仪对线束接插件的瞬断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线束瞬断检测仪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中:1-瞬断检测仪;2-示波器;3-函数发生器;4-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检测系统由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三级管组成。,三级管的C极、E极分别与瞬断检测仪检测通道的正负极相连,函数发生器输出端与示波器探针的正负极均分别与三级管的B极、E极相连。检测时,设置瞬断检测仪瞬断时间,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PWM波形的高低电平、周期、占空比,高低电平的电压差要大于三极管导通饱和压降,并通过示波器观察,使三极管截止时间与瞬断检测仪监测瞬断的时间相同,关闭函数发生器,运行瞬断检测仪和函数发生器,即可对检测仪的瞬断精度进行检测。
实施例一:使用本发明对瞬断检测仪进行0.1us瞬断精度检测
瞬断检测仪型号为上海耐苛NM11B,瞬断时间范围为0.1us-99.9us,精度0.1us。本瞬断检测仪的检测系统中三极管型号选择S9014,函数发生器选择泰克AFG3101,示波器选择泰克TDS3034C,将三级管S9014的C极、E极分别与瞬断检测仪检测通道的正负极相连,函数发生器输出端与示波器探针的正负极均分别与三级管的B极、E极相连,设置瞬断检测仪监测瞬断时间为0.1us,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PWM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使PWM波形高电平为1.5V,低电平为0V,占空比为99.9%,运行瞬断检测仪,运行函数发生器,即可看到瞬断检测仪发生报警,若显示瞬断时间为0.1us或小于该时间值,则证明了瞬断检测仪可以达到0.1us检测精度。如果没有时间显示,或者显示的时间值大于0.1us,证明该瞬断检测仪的检测精度达不到0.1u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6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