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5994.X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韩晴;毛利;贺敏;赵西林;王雅玲;高思静;殷春民;段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独立 引脚 电路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MD型电路端子,尤其涉及SMT封装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便携化、小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和高密度方向的发展,对电路组装技术和I/O引线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厚膜电路产品使用单列直插、双列直插两种封装技术和传统SMT式封装电路,由于受到组装工艺、生产成本和产品体积越来越不能满足电路小型化和高效SMT装配技术要求的制约,且在整机组装中其引线容易弯曲、变形或折断,对组装的工艺要求相当严格,使厚膜电路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受到制约。图3-1和图3-2是单列电阻网络产品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1和图4-2是传统SMT式封装电路外形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缺点是1、产品长度与引出端数量呈正比,体积大;2、组装密度受限;3、单列电阻网络产品应用难以实现自动化组装,生产效率低;传统SMT式封装电路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但它的引出线比较柔软,共面度较差; 4、厚膜电路正反两面引脚不独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不仅能满足基本性能设计要求,同时使厚膜电路的应用与高效的SMT装配技术相兼容,并且提高了厚膜电路产品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其特征是由两个电路端子通过基板上的孔互相连接在一起,每个电路端子包括塑料底座,在每个塑料底座上都装有引线端子,每个塑料底座上设计有自锁柱子和自锁孔,其中引线端子的每个引出端都是独立的。
在其中一个塑料底座的两个边缘设计有自锁柱子,在塑料底座的中心位置设计有自锁孔。
在另外一个塑料底座的两个边缘设计有自锁孔,在塑料底座的中心位置设计有自锁柱子。
在结构上,该电路端子正反两面的48根引出端子为独立结构。与一般厚膜电路正反两面引出端子用卡式引线相互连接在一起、互不独立不同,用于陶瓷基板厚膜电路正反两面互不关联时,常规引线的连接方式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因此,我们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了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电路端子的每个引出端都是独立的,可以将厚膜电路上正反两面的每一个引出端独立引出。而电路端子的使用是采用了SMT的方式焊接到厚膜电路上。考虑到两个电路端子底座为塑料件,长度为42mm,这么长且窄的塑料件,经过高温时会产生形变,这样产品的可靠性就没有了保证,同样产品的共面度也很难保证,为此我们在基板上打孔,两个电路端子通过基板上的孔互相连接在一起。在电路端子上采用了过盈配合设计,使得两个电路端子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牵制;再在塑料件的不同位置增加逃料口,减小了高温作用下的热变形。
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的开发应用已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以其双面电路独立隔离、组装工艺简单的优势,在通讯行业内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并且应用面也在逐步扩大。同时,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的开发成功,为厚膜行业引出端的连接方式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是使用双面独立多引脚带自锁电路端子的产品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
图3-1是单列直插电阻网络产品外形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侧视图。
图4-1是传统SMT式封装电路产品外形示意图。
图4-2是图4-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塑料底座1上装有24个引线端子3,在其中一个塑料底座1的两个边缘设计有自锁柱子4,在塑料底座的中心位置设计有自锁孔2;在另外一个塑料底座1的两个边缘设计有自锁孔2,在塑料底座1的中心位置设计有自锁柱子4。
整体电路端子外形尺寸为41.5mm×3.0mm×1.8mm(不包含自锁装置尺寸)。在塑料底座上按1.27mm的间距排布了24个安装引线端子的孔,在孔的周围设计了一些逃料口,用来释放高温加工时的应力;在塑料底座的两个边缘和中心位置设计有自锁柱子或者自锁孔,自锁柱子和自锁孔安装后用来抵制高温加工时的变形应力。电路端子是连接厚膜电路和应用电路的端子,24个引线端子3安装到塑料底座1上后,经过统一压紧,使得所有引线端子3的焊接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59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